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乐寺的佛尊前面。

    女院十五岁时诏封为女御,十六岁晋为后妃之位,常侍于君王之侧,晨起襄理朝政,夜晚陪侍酒宴。二十二岁时皇子降生,立为太子;践祚之后,赐封院号,命名建礼门院。即是入道相国之女,又是天皇母后,为天下崇敬,非止一端。今年二十九岁,依然是貌胜桃李花失色,艳似芙蓉色不衰。莹光墨玉一般的黑发,现已剪落无存。弃绝尘世,遁入空门,岂不可悲!一门亲人战败自殉投身海底的情形,以及先帝、二品夫人【3】的音容,都是永世难忘的。自己朝露一般的xìng命虽然苟延至今,但每当想到遭际之悲惨,便禁不住泪流不止。五月间尽管夜短,犹觉延宕难明;夜色沉沉难以成寐,梦寻往事犹且不能。真个是孤灯残影背壁冷,雨敲窗彻夜愁【4】。上阳宫中的宫人,其哀怨之情形也不过如此吧。原来的僧房主人为寄托思念往事之情而移植此处的柑桔,随着檐下微风飘来熟稔的花香,同时也传来二三声山中子规鸟的鸣啭。女院因而想起古歌,于是在砚盖上写道:

    为怜桔香子规啼,

    我为故人泪沾衣【5】。

    女眷们都显得颇有豪气,二品夫人、越前三位的夫人,都英勇地投海自尽了。被武士生俘送归故里的人们,无论老少,全都出家,形容憔悴,虽生犹死,朝夕在难以想象的山岩谷底度日。旧宅均已化为烟尘,废墟遗址业已变为野草丛生之地,自然无人过问。如今的心情犹如刘阮从仙界回到人间,遇见七代玄孙【6】一般,不胜凄凉感慨!

    七月九日发生大地震,四处房倒屋塌,女院隐居之所也墙颓屋毁,无法居住。此处自然没有严守宫门的绿衣羽林,唯有应时的秋虫,从粗陋的篱墙和茂密的田野中传来啁啁叫声,令人更觉凄怆。难以入寐的黑夜越来越长,更难熬到天明了。无尽的哀愁,当此悲凉的秋季越发令人难以忍受。世态炎凉,就连那些故旧也全都远离而去,无一人肯来光顾了。

    ---------------------------

    【1】灌顶卷专讲安德天皇的母亲平德子,在劫难后出家隐居的生活。对于这一卷的由来,有人说是后半各卷抽集来的。有人说是原来书成之日即有此卷,如此结束才得与开卷的《园精舍》相呼应。

    【2】先帝指安德天皇。

    【3】二品夫人即建礼门院的母亲,参见第一卷第十节注三。

    【4】白居易诗《上阳白发人》有云:“耿耿残灯照背影,萧萧雨打窗声。”

    【5】原歌见《新古今集》。

    【6】据《续齐谐记》,刘晨与阮肇赴天台山采yào,迷路,遇仙女,过半年回家,人世上已是第七代玄孙了。

    --------------------------

    二

    入居大原

    然而,冷泉大纳言藤原隆房的夫人、七条修理大夫藤原信隆的夫人【1】却避开世人耳目,悄悄前来慰问。“靠她们来照顾,是从前万万没想到的。”女院流泪道。身边服侍的人也都泪湿了衣袖。

    住在此地,离京都不远,过路人耳目甚多,朝露一般的xìng命被风吹息之前总希望找个不闻世事的地方,宁愿住到深山里去,只可惜没有机缘。有一女官曾说过:“大原山中有一处叫寂光院的,很是清静。”“山中虽然冷清,但听不见世间的噩耗,倒是个不错的地方。”女院就这样决定了。肩舆之类,全由隆房卿的夫人准备。文治元年九月末移居寂光院,沿途观看了各处色彩缤纷的秋叶,抵达山坳时已是日暮时分了。野寺晚钟之声如泣如诉,沿途青草叶上的露珠密而又浓,女院的衣袖更加湿透了。俄尔山风大作,树叶乱飞,空中yīn霾密布,秋暮冷雨霏霏。呦呦鹿鸣,历历在耳;秋虫唧唧,如丝不绝;所见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