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天皇四十二年,又迁到大和国,住在飞鸟的明日香宫。雄略天皇二十一年在大和国的泊濑朝仓建都。继体天皇五年,迁到山城国的缀喜,过了十二年,又迁居该国的乙训宫。宣化天皇元年,又回到大和国,住在桧隈的入野宫。孝德天皇大化元年,迁至摄津国的长柄,住在丰崎宫。齐明天皇二年又回到大和国,住在冈本宫。天智天皇六年,迁至近江国,住在大津宫。天武天皇元年,又回到大和国住在冈本南宫,因而称为清见原皇帝。持统、文武二朝,住在大和国藤原宫。自元明天皇至光仁天皇共七代,一直定都于奈良。

    到了桓武天皇延历三年十月二日,从奈良的春日里迁都至山城国的长冈,后又于延历十年正月,遣大纳言藤原小黑丸,参议左大辩纪古佐美,大僧都贤等到山城国的葛野郡宇多村考察。复奏道:“据察那里的地势,左有青龙,右有白虎,前有朱雀,后有玄武。实为四神相应之地【5】,在那里建都是最好不过的了。”于是禀告了镇坐爱宕郡的贺茂大明神,于延历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从长冈迁都于此。此后三十二代帝王,历三百八十余年,再未迁动。“自古以来,历代天皇在诸国各处建立的都城,都没有这样的形胜之地。”桓武天皇对这里极为满意,说了这样赞美的话。遂与大臣、公卿和许多博学多才之士计议,为长久定都于此,塑造了一尊八尺长的泥土偶人,顶盔贯甲,手握铁弓铁矢,于东山岭上,面西埋入土中,并与它相约:“万一后代想迁离此都,你身为守护神,应予力阻。”自此以后,天下每次发生异变,土偶便发出轰鸣响动。因此,又称之为将军,至今犹存。桓武天皇乃是平家的祖先【6】,此京名为平安城,意为太平安定的都城,是平家最应尊崇的都城。为什么要抛弃先祖桓武天皇那么中意的地方,而迁往他处,这实在令人费解。嵯峨天皇在位时,先帝平城天皇受尚侍藤原yào子怂恿,酿成祸乱【7】,打算迁都他国。经大臣、公卿和各国人的反对,最终没有迁成。他身为一国之君,万乘之主,尚不能随意迁都,而入道相国身为人臣,竟妄迁都城,实在可怕极了。

    旧都乃形胜之地,守护帝都的诸神镇坐于四方,灵验的宝刹林立于各处,万民百姓无颠沛流离之苦,五畿七道【8】有纵横jiāo通之便。然而到了今天,jiāo通要道上到处是被开挖出的沟壕,车辆往来十分不便;行人须绕道才能通过,鳞次栉比的民家住宅,因年久失修,日见倾颓。家家都把拆下的屋材搬到贺茂河和桂河之畔编成木筏,装载家财器物运到福原去。眼看昔日繁华的都城今天变成荒芜的乡村,真是可悲可叹。不知是什么人作了两首和歌,题在旧都宫中的柱子上,歌曰:

    繁华帝都四百年,爱宕今朝变荒芜。

    抛离华都福原去,风扫荒野心难安。

    六月九日,朝廷着手营建新都。承办此事的有上卿德大寺左大将实定卿,土御门宰相中将通亲卿,藏人左少辨行隆。他们一同带了司员,察勘了和田的松原及其西边的原野,原想划分为九条,从北一条到南五条地面还够,五条以下就没有地方了。执行官员回去奏闻此事,公卿计议道:要不就选在播磨国的印南野,或是摄津国的昆阳野。虽是这么说,但并未实施。

    旧都已离,新都尚未建成,人们都觉得象在浮云中一样。本就住在福原的人哀叹失去了土地,新进福原的人感叹造屋之难,一切都象梦幻一样。土御们宰相中将通亲卿说:“中国书上说过:披三条之广路,立十二之通门【9】。这里是有五条大路的都城,建造皇宫当然可以。赶快造一座临时皇宫吧。”公卿们就这么议定了。入道相国宣布:将周防国赐给五条大纳言邦纲卿,命他督造皇宫。这个邦纲卿,是无人可比的富豪,让他负责建造皇宫当然不成问题,但靡费国帑,滋扰万民是难免的了。在这种时候,大尝会只好作罢。值此乱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