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就是这样,就是你,即使我现在还不知道你的名字,也不知道你的一切,但是,我从你的身上看到了我的未来,我大明朝的明天。”
“什么?”夏侯一修和云影再度惊讶起来。
玄天笑着说,“夏侯,小影,你们还是慢慢的听皇上告诉你们吧,我本来也不太相信这样的结果,这样也似乎太玄了,但是,这一切似乎都在冥冥中注定一样,不到我不相信,也不到你不相信。”
朱棣没有其他的回答,他只是轻轻的说:“你们知道,一个皇位,是靠无数个人的鲜血,无数的灵魂换来得,也要靠无数的具有大智慧的人来支撑的,也要靠民间的无数百姓的来拥护的。”
“一将功成万骨灰。”夏侯也是淡淡的说。
“说的对,但是没有一个皇位,死的人可能更多,百姓所受的苦可能就更多,如果在位的皇上可以为民间多做一点,那么,对于,为烽火而亡的人,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你说的倒是响亮,试问一下,又有几个皇帝能够作得到这一点?没有一个帝王在九龙椅中安享荣华富贵,又丛那里想到当初自己的一腔热血?”
朱棣知道夏侯一修指的是他的父皇朱元璋。
“不错,先皇在起义反元之际是为了苦难的百姓,得到了各位英雄的帮助,后来却不断的杀害有功之臣,的确令人灰心,但是正是因为他做了太多的错误的选择,才有我等待一十五年,有因必有果,先皇所种下的因,就有今天这样的果。”朱棣露出了哀伤。
“什么样的果?”夏侯接道,虽然他口中说他不管朝廷的事,但是,一个人的好奇心比什么都要来得强烈,云影和玄天只是在一边静静的端坐着,听着这两个人的一问一答。
“边疆烽火频繁,朝廷内部,大臣分成左右两派,争斗不停,江西宁王手握重兵,辽远王刚愎自用,一直想中分天下,锦衣卫化明为暗,首脑人物已经不受朝廷调遣,其他的造反势力就更不用说了。”
“那一代皇权都有这个果。”
“此果不同彼果。
当前的形势已经是岌岌可危,完全有一触即发的可能,他们所等待的就是时机。
即使我大明地大物博,不乏才俊,是任何一个边疆势力不及的,但是,如果这些人并不互配合,那么,对整个朝廷的控制,我不可能有着如此的力量,如果没有其他人的帮助,我这个皇位还可以如此的安稳的坐在京城?”
“为什么安坐江山的霸主就是看不到民间的一切?现在民间正处于一个安乐的局面,你却要说,你要压抑其他的和你有冲突的势力,难道这就是你说的要为民间做一点事吗?”
“前辈,你说错了,现在的和平安乐的背后已经隐藏着不可预测的黑暗,正是暴风雨来临的前夕,想必你也知道京城的局面,高炽和方大学士的明争暗斗已经路人皆知,天下武林的英雄志士聚集,这天子脚下小小的京城已经是如此,更不用说其他的远里京城的各府了?”
“既然你这么说,为什么又将不灭喇嘛、龙象法王这些人收归旗下,这不就是给自己添更大的麻烦,更大的危机?难道你这就是所谓的‘安天下’?”
“不错,管子云:“海不辞水,古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没有一个成大事者会在用人方面犹豫不决的,如果我不用这些人来镇压着京城的各大势力,我还可以安安稳稳的坐在这里跟你说话吗?”
夏侯一修为之一震,这个问题,他可是从来没有想过,也没有任何意识要想这些,但是,在身为一代君主的永乐皇帝面前,亲耳听到这些从他口中说出来的这些平常嗤之以鼻的话,现在好象也是觉得有一点异样。-。 -----
☆、第三十三章 永乐安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