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李若华总算明白过来,她不由向神尼说:“你老人家的大恩,小fù人惟有来世再报了。”

    “李施主,你言重了,我这么做不仅为了你们,要知道老道寻传人已有三十年之久,就是为了将自己的化身留在武林中为武林着想,我难道就不能为他作一点事吗?再说,你将来要继承我的衣钵,云影也算我门的外门弟子,我这样做也算我的一点私心。”

    “神尼你老人家要收我为弟子?”李若华不由惊喜过度。

    “不错,我们的缘分不浅,今日一见,即是有缘,你也可以继承我的武学,将来替我行道。”

    “老尼姑,你竟然也要收徒?”

    “正是,老尼也象你一样,白衣庵中弟子虽多,但是,没有一个堪承受我的衣钵。”

    “可是,师太,我还要``````”

    “你大可放心,我等你办完你该做的,你就回来,这里为你大开方便之门。”

    “正是,若华,师太说的不错,你就答应师太吧,”又对南海神尼说道,“老尼姑,时候也不早了,为了以防万一,你们的私事就慢慢聊吧,”他转过头对李若华说,“你恐怕要受几年想儿之苦了,真是对不起你了,你不会怪我吧。”

    “师伯你老人家为小儿cāo心,我感激还来不及,你尽管带他去吧,希望师伯尽早为我带来星魂的消息。”李若华说着,伸手把云影抱了过来,在他耳边轻轻地说:“你以后要好好的听师伯他老人家的话,知道吗?”爱意流露无遗。说完后,把他jiāo给了紫龙道人。

    “你要好好的照顾自己,等到他艺成之日,我一定把一个完完整整的儿子送来,你也要好好的跟神尼修炼。”

    “慢走,老尼不送了。”

    “再见。”老道毕竟是修炼有成的人,离别已没有了那种儿女之恋。身影一动,已消失在灰白色的早色中。。。。。

    紫龙一代高人,抱着小云影,施展绝传武林的无上轻功,风飘电掣的离开白衣庵。

    十天后,紫龙带着一颗沉重的心飞往自己的隐居地,欧阳星魂已经去世,这个消息不仅对李若华是一个打击,对于他来说,也是一个噩耗。

    当太阳从云中露出了笑脸的时候,他已经在人迹少至的密林中穿梭了两三百里,虽然,这里是闻名宇内的名山“庐山”,他也没有去欣赏这里的绝世美境,毕竟,他已在庐山生活了几十年,虽然是隐居的生活,但至少也看过了,特别,对一个年上百年的修炼者来说,眼前一切都是空的,风流都被雨打吹去,转眼间已是花开花落,不过是人生中的一抹华丽的泡影罢了。

    “庐山”传说殷周时期,有匡氏兄弟七人结庐隐居于此,后成仙而去,其所居之庐幻化为山,故而得名。也有一种传说,在周武王时候,有一位方辅先生。同老子李耳一道,骑着白色驴子,入山炼丹,二人也都"得道成仙",山上只留下一座空庐。人们把这座"人去庐存"的山,称为庐山。"成仙"的先生名辅,所以又称为辅山。但是老子与武王并不同时,这同样是神话故事。

    庐山北倚长江,东临鄱阳湖,气侯湿润,雨量充沛,植被繁茂,全山葱茏,极为宜人。许多人文遗址至今仍笼罩着神秘的色彩,由于傍倚大江、大湖,因此山上云雾缭绕,云海为其特色。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写的著名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浓雾使人难以辨清哪是云哪是峰,顷刻之间,烟消云散,眼前又是一片秀丽景色。有时,云雾冉冉上升,慢慢地竟将整个庐山淹没在茫茫云海中山中。”“一山飞峙大江边”的庐山拔地而起,傲然峙立在长江南岸,山势独耸,四傍无依。

    古人云:“山之骨在石,山之趣在水,山之态在树,山之精神在峭、在秀、在高,有一于此,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