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由于下面剧情开展需要,本篇开头会有部分介绍性内容,简单交代一下,毕竟读者不同年龄段的人都有,80后的当回忆录看,90后c00后当资料片看,呵呵)

    20世纪90年代,地处哈宾市西南部的霜城市区陆续的多了几种新的娱乐方式,舞厅c录像厅c练歌房。

    先来说舞厅:谁也记不清到底从何时起,大大小小的舞厅出现在这个北方小城里。起初人们把进舞厅看做是一件很敏感c很隐晦的事情,哪个女人或者男人要是去舞厅被同事邻里看见,会被扣以搞破鞋的帽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跳舞成为一种大众的运动,慢三c快三c慢四c伦巴c恰恰,从小孩到老人,都能随着舞曲跳起来。

    这时的舞厅分为早场,上午场,下午场,黄昏场,门票各不相同,早场:2元一6元的;上午场:4一6元,下午场,黄昏场:8一10元。

    有了舞厅自然而然的有了一种喜闻乐见的职业:舞女,韩宝仪的《舞女泪》唱出了多少姑娘的心声。

    中规中矩的舞厅里,老年人较多,年轻人很少,交谊舞为主;有守法的就有擦边的c违法的,一些所谓黑灯(即跳舞时舞厅内所有灯都熄灭)舞厅里有大量的舞女,如果不想花钱你就只能干看着。

    你可以约美女跳舞,亮舞一半靠点歌收费;黑灯,按舞女等级分为两种:10元每曲c20元每曲,一曲4一8分钟。这里的女人,风情各异,但有一个共同之处,无论是谁,只要你一个眼神,或一个手势,她就会乖乖的跟你走,然后温香软玉抱满怀,当然也就限于摸,各种摸。舞女也有出台的,出台的舞女出台后可以理解为小姐。

    哦,对了,貌似舞厅现在都统一叫做:夜总会,不同的叫法,看似不同的玩法,实则本质都一样。

    录像厅:一般处于车站c文化宫c商业中心c学校周围。它们大多改建自企业事业单位的楼房,甚至街边的普通民房,几十平米,能坐50一60人,基本相当于一个教室。在它周围出现最多的商铺有两样,一个大型街机厅,一个是台球室,街机一块钱至少五个币,台球最多五毛一杆。这三个消费场所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便宜。打架c逃课c看电影c打台球,几乎每一个小县城的男孩子都是这么过的。

    那时候大部分都是录像带,碟片还很少量,1997年到2000年左右,也是录像厅最高峰的时候,每逢学生放学,基本都爆满,用木板隔的三间隔断间就是那时候的包间了,已经算很奢侈的了。

    最有特色的算是录象厅前面的黑板,五颜六色粉笔写的信息,很多冠以神功c火爆c超级的片子,古惑仔系列为必不可少的片子。每天循环放,分两个场,学生基本都白天,夜场都是附近工地的工人,无业游民。

    值得一提的是,录象厅晚场一般晚九点开始,至次日凌晨七点,也是五部左右片子的循环。后半夜的时候,“老板,换片!”常常在众人一片呼声中老板会拿出“大家最想看到的片子”。

    练歌房:这是北方比较独特的称谓,其实就是现在ktv的前身,不同于现在拥有专业设备的练歌场所,在90年代就是卡拉一k的代名词,在室内的叫练歌房,在室外的叫开放式卡拉一k,练歌房是按包间收费的,对于这个时候的普通人来说确实算得上高消费。

    而室外开放式卡拉一k是一种很灵活的经营方式,白天不管干啥的店铺,晚上搬出卡拉一k机子,在街边随便摆个摊,两个话筒,几个唱的,一群围观的,即使是现在,在一般小城市的街头还保留着卡拉一k原始的形态。

    云文卿和胖子轮流叫了孔宝才好几次,终于把他叫醒了。三人出来时外面正是夜市最热闹的时候。熙熙攘攘的人群,鼎沸的嘈杂声。

    当经过小广场时,却走不动了,小广场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