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村里富裕人家并不多,家里的碗碗碟碟大多是管自家用,每逢红事白事,开席时光是碗盘不够,就够让人头大,所以乡里乡情穷帮穷,几家人凑一凑,才能将就着有碗盘使用。
为了新屋入伙办的体面,李家将完好的碗盘全数借与梅蕊,这两日自家用的都是破角开裂,装菜盛饭都不太方便。
喜宴已办完该是归还时,蕊娘亦非贪小便宜之人,为何迟迟不还,自家亲近不计较,别家却是不好说,所谓好借好还,再借不难,蕊娘手头着实拮据,两月后成亲也需向别家借,若是留下不好印象,到时人家不肯借,如何是好?天一早,李吴氏就匆匆忙忙的出门去要碗。
如今大伙都开始秋收,那俩小年轻却没动静,李吴氏顿觉跷蹊,又因昨晚深夜村子尽头传来怪怪的声响,更是担心,这不天一亮,就赶着到梅蕊家。
大门大开,却寂若无人,万籁俱寂。
“蕊娘可是在家?蕊娘,大郎”,李吴氏踮起脚跟,伸头探脑。
不见回应,李吴氏跺跺脚走进去,见到房里的一幕,李吴氏心脏卟通卟通地急剧跳动着,血液如出闸的猛虎一样到处肆虐乱撞着,甚至可以清晰的感觉到背部的每一根汗毛直立挺起不断的瑟瑟抖。
只见梅蕊死死的抱着孙少恩侧躺着,孙少恩的头深埋在她胸前,看不清面容,只是全身光溜溜的梅蕊却像个疯婆子,披头撒发,蓬头垢面的,面部骇人,眼窝深陷像一张人皮紧贴在骷髅上面。
“蕊娘,蕊娘”,李吴氏惶惑走近,屏气慑息,摇着梅蕊冻僵的身子,没反应,探有呼吸,松了口气,又伸手到梅蕊胸前,手指停留在孙少恩鼻孔处,却被吓得摔倒在地,大郎分明快不行了。
李吴氏又惶惶不安的爬起来,试图分开俩人,帮梅蕊穿上衣,两人却形同鱼水,一人之力,无论如何也掰不开,只好用棉被盖着俩人,便出门喊人。
听说梅蕊家出事了,李忠民带着一家大小慌里慌张的赶过来,见梅蕊俩人的脸色也是大吃一惊,强迫自己稳住心神,便吩咐李迎金,“大郎,你赶紧驾牛车去找郎中,须得快”。
李迎金这会没推辞,很是爽快,像是将以前与孙少恩的恩怨放下,李迎银看得很是安慰,他哥在关键时刻还是知轻重,懂分寸的
李迎金走后,剩下的人却不知如何是好,只能干等着,急的李吴氏如坐针毡,干脆到厨房去烧开水,还叫陈欣一起帮忙用热水给梅蕊俩人擦擦脸啊手脚的。
李忠民抖动着手点燃一根旱烟,深深的吸了一口,然后从椅子上站起来,在屋外踱来踱去,或许是过于紧张,被呛到,咳嗽不止。
“整日在抽,不抽死你”,屋里的李吴氏听见咳嗽声,走出屋,抢过李忠民手上的旱烟,虽骂的狠毒,却是关心着帮他顺气。
众人等得失去耐心时,大夫才赶来,对梅蕊仔细的把过脉,“这不用紧,是饥饿还有劳累造成的,多多歇息,喝口热汤便会醒过来”。
那大夫不知是医术不够高明还是咋样,瞄一眼孙少恩便留了一句,“准备后事吧”。
李迎银听后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气得要出手教训那庸医。
“你还嫌事不够多,都啥时候了,要闹一边闹去”,李忠民脑子已经够乱的了,看小儿子还想闹事,便破口大骂。
“老头子,你说这如何是好,这孙大郎若是去了,蕊娘还活得成吗?”,李吴氏急得团团转。
“哎!这事能咋办,欣娘,你先去烧碗粥,把蕊娘救过来,问清楚事再说”,李忠民急的也拿不出注意。
见李家一家子在梅蕊家急的进进出出,还不见主人家的,一些村民便有了自己的想法,都聚在门口指指点点,比那日办喜宴热闹的多。
吴家也搀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