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陈氏暗地里动了手脚。
痛极之下,许氏既为顾戎伤怀,又急于确认:顾戎出事,她膝下只余次子顾衍。为保世子位不失,稳稳妥妥落在嫡子身上,许氏也不是不能狠下心肠。
于是,之后便有了侧夫人陈氏,服了被人加了料的安胎药,小产见红一事。只令许氏始料未及,却又悔恨不已的,却是屋里伺候顾戎的婢子,一不留神,在给顾戎煎药时,竟误用了同样给陈氏煨药,却未洗涮干净的陶罐。
悲剧由此而生。顾戎本就伤了身骨,加之年岁尚幼,这等能令妇人大伤元气的虎狼之药,岂是区区小儿能够承受?
顾戎之殇,非是坠马,亦非高热,坏就坏在那令他闭气时,都死状极其凄惨的腹痛之上!
而彼时,虚岁刚满七岁的顾衍,就这么眼睁睁看着顾戎在榻上惨嚎着打滚,直至咽气。执手相守,寸步不离!
这一幕,想想都令七姑娘心里闷得慌。
那会儿,照他与顾戎兄弟间感情之亲厚,可想而知,顾戎有多痛,声声凄厉叫喊,便如拿刀子,剜在他心口——
区别只是,一个痛在身上,一个痛在心上。
顾戎没捱过去,因此而丧命。而他生受着,经历了绝不该在他那个年纪,经历的苦难。
顾戎去后,他昏睡半月。醒后,便如变了个人。
公孙说到此处,话里难免伤感。或许在公孙看来,他之改变,缘于顾戎之离世。可她知晓,事实,远不止如此。
再度醒来那人,是他,也不是他。
以他一世磨砺的老辣眼光,岂会看不明白,顾戎之死,里边牵扯的,不止有老国公偏宠偏爱,许氏狠下毒手,陈氏逼迫甚紧。
更令他难以释怀的,却是令顾戎丢了性命那碗汤药,正是许氏心心念念,只为替他保下世子之位,一时不慎,失手所致!
于是这之后许多年,他当着顾家的世子。当得无比冷硬,不近人情,不容忤逆。
既是无奈,不得不对许氏屈从,孝顺,也是对许氏,默然无声,无法释然的怨忿。连带的,对老国公,自然也是心存不满。
七姑娘暗自揣测,只怕当年顾戎坠马,与陈氏无尤。仅仅只是许氏无端猜疑,固执的,因怨生恨罢了。从他单只是不给陈氏母子好脸色看,可那几人,仍旧好好活在这世上,事实如何,便能窥见一二了。
旁人只道他冷情冷性,阎王般,下手不留情。却不知,看在老国公面上,他亦是多有忍让,洞察是非,心怀仁念的。
这倒让她相信,他之本性,在遭逢这场大变之前,真如公孙所言,是不喜沾染血腥,妄动杀念的。
见她盯着茶碗,怔怔出神。公孙也不打搅,只静静吃茶。
一路走来,大人诸多忍辱负重,在他们几个心腹看来,委实应当有个人好生体谅,适时抚慰。大人待夫人这般情浓,也只有夫人的慰藉,能够入了心头。
片刻过后,见她自沉思收回心绪,眼神渐渐变得清明。公孙抚须,摆出副老生常谈的架子,颇有深意言曰。
“这人呐,年纪大了,嘴也变得零碎,还望夫人莫要见怪才好。说了这许多,还请夫人再容老夫自作聪明,唠叨一句。依老朽之见,夫人对大人,恐是有所误会。这府上打小喜爱摆弄奇石的,原是顾戎。大人如此,起初是为睹物思人。只日子久了,大人又非多话之人,从不为自己辩解。是以,这才成就了旁人眼中,大人一喜好。”
公孙用心良苦,事毕,告辞而去。
七姑娘看着公孙碗里还剩下的小半盏茶水。茶汤已凉,可她一瞬不瞬的盯着,只觉心里涩涩的,想起他,比任何时候都觉得心疼。
跟他在一起这么多年,每当他生辰,她送他奇石,他都含笑收下。从不曾对她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