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于国运。国泰则民安,民安则市盛,市盛则商旺也”。胡雪岩深谙此理,他有“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的儒商大贾风范,他能有“处江湖之远未敢忘救国”的胸襟,这是胡雪岩与其他古代商人的不同之处。
具体来说,胡雪岩在商场纵横的手段是源自于其“尽人致用”的用人观、“与时相逐”的机遇观、“善驾任势”的时势观、“经营盟盈”的官商观、“勇谋手活”的谋略观、“哄市造潮的营销观、“洞明练达”的为人处世观等。
洋务商人之最盛宣怀
盛宣怀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洋务派大商人。字杏荪,号次沂,别号愚斋,晚号止叟,江苏武进人,生于1844年。在其一生中,创办和经营了一系列洋务商业,为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被誉为“洋务商人之最”。
盛宣怀出生成长于一个封建官吏家庭。祖父盛隆是举人,当过浙江海宁州知州。父亲盛康是进士,曾任过多种官职。盛康较注重经世致用之学,曾辑有《皇朝经世文续编》一书。盛宣怀在接受封建教育方面有较优越的条件,同时父亲的经世致用思想也从小给他以影响,使他比较注意社会实际问题。
1860年,清朝大将和春的江南大营被太平天国起义军击溃,盛宣怀的家乡一片混乱,他随祖父母避居苏北盐城。当时他的父亲正赴湖北接任粮道职,于是17岁的盛宣怀由南通乘海船至宁波,后经浙江、安徽、江西到达湖北,历时达半年之久,之后盛宣怀在湖北一住达6年之久。这段时间,正是盛宣怀增长见识的年华,加之他天资聪慧,很早就表现出自己的才华。父亲任粮道不久,便改任武昌盐法道。一上任碰上了淮北同四川在湖北互争盐地引发的事情,盛宣怀遂私下草拟了“川淮并行之议”。父亲见其言之有理,便“采其说以上,卒如所议行”,成功地调解了矛盾。初露少年才华,父亲心中窃喜,遂勉其子致力于“有用之学”。
第84节:洋务商人之最盛宣怀
作者 : 康贻祥
盛宣怀处世聪明,但八股学问不行。1866年,他回籍应童试。此后,又于1867年、1873年、1876年三次乡试,均名落孙山,于是盛宣怀“绝意科举”。从此便把发展的希望注于经世学,对天下之事,均“事事研求,益以耳濡目染,遂慨然以匡时济自期”。
1870年,盛宣怀踏入了李鸿章的幕府,开始了他不平凡的生涯。1870年春,李鸿章以湖广总督受命督师入陕,“防剿”回民起义。追随李鸿章在江苏无锡等地cāo办团练对抗太平军的杨宗濂,见李鸿章求才心切,遂将盛宣怀推荐给他,并随让其入幕,任行营文案兼充营务处会办。由于盛宣怀的父亲与李鸿章是“雅故”,关系深厚,加之盛宣怀天生一副聪明相,因此颇受李鸿章赏识,很快获其信任。李鸿章对手下人办事要求严格。盛宣怀明白这一点,于是事事勤快,处处尽力,在跟随李鸿章镇压少数民族起义期间,在晋、陕的山川之地,不顾“盛夏炎暑,日驰骋数十里”,草拟文稿,“万言立就”。他的吃苦耐劳、干练不怠的作风,同官皆“敛手推服”。李鸿章对这位世侄更是刮目相看。此时,镇压起义的风火未熄,天津教案发生,清廷速命李鸿章及其所部淮军从西北前线赶回直隶,以防沿海不测之变。李鸿章领旨动身,盛宣怀紧随赴津。
在入津途中,盛宣怀涉函关,历太行,尽揽山川随塞形胜,不但得意于自己的初步成功,而且与李鸿章的部将郭松林、周盛传结jiāo了朋友。短短几个月的时间,盛宣怀见了大世面,开阔了眼界,当然也得到了磨炼,这无疑为他日后发展奠定了初步的基矗
1871年,河北大水。在上海的赈务活动中,盛宣怀得以结识了沪上各色实力人物,这为他日后的众多投资活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