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布满岁月和刀剑留下的痕迹。

    在关隘的城楼上挂着一面铜匾,上面铭刻着三个烫金大字——函谷关!

    城楼之上,一个白衣飘飘的青年似乎振臂高呼,仿佛一阵风就能将他带走一般。

    顺着白衣青年的视线,在画卷上方,弥漫的沙天中,隐隐约约可见一位发须皆白的老者,骑着一头老青牛,蹄踏风沙,通天而去。

    这是一种很奇异的感觉,整幅画卷黄蒙蒙的,画面下方空荡荡不见大地,而中央部分是古老而雄伟的函谷关,上部是黄尘弥漫的天空,一个老者骑青牛踏天而去。

    画卷似乎在突显函谷关,而老者在浩如烟海的天威前,显得渺小如蝼蚁一般。

    但其实不然,《老子西出函谷关图》突显的正是那渺小如蝼蚁的骑牛老者,横亘在沙土世界的关隘便是函谷关,而城楼上振臂高呼的则是尹喜。

    传说,春秋末年,老子骑着一头青牛,拖着一架木板车,向函谷关而去。

    函谷关的守吏尹喜平日里喜好道学,颇有些道根。

    在老子来之前,尹喜观星象、望气,看见一股紫气从东方冉冉而来,于是推算出必有真人要来。

    当老子驾牛车过关时,尹喜认定老子是为真仙,于是强留老子住了几天,并召来函谷关颇有道根的将士,共同聆听老子给他们讲经说道。

    老子盛情难却,开坛讲道,并且留给尹喜留一本五千余字的“天书”,也就是后来道家祖典——《道德经》!

    老子临别时告诉尹喜,要尹喜一千天后,去到成都青羊肆去找他。

    一千天后,尹喜准时在青羊肆等待老子,只见老子骑着一头青牛,从空中而下。

    后来,传说老子就在那里度化尹喜得道成仙,并带他一起到西域向佛门弟子们传道去了。而在老子度化尹喜的地方,还留有一首诗:西出函关佛事拜,东来鲁国圣人参。

    《老子西出函谷关图》正是根据老子西出函谷关的传说所画,意义所在深刻,每个人看都有每个人的看法和见解,可以助人悟道!

    苏醒凝神注视《老子西出函谷关图》良久,似乎有所感悟,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大有收获。

    最后一幅为《太上老君像》,应该是道家后人为太上老君画的画像。

    对于太上老君,无需多言,他是道教创始者,即道德天尊,道教最高祖师三清之一,天道圣人。又称:老子、太上道祖、太清道德天尊、混元上帝、降生天尊、开皇末劫天尊。

    关于太上老君的传说,实在太多,便是在三界,也是传说的存在,便是玉皇大帝等三界至高者,也难得见太上老君一面。

    甚至有至强者之下的大尊言,包括太上老君等三界的几个至高无上,全部神游太虚,离开三界,探索漫漫虚无中,是否存在其他世界。

    此谣言在三界得到极大的肯定,因为大尊之上的至强者沉默,并未出言否认,有可能大尊推测为真!

    其实对于太上老君的真颜,见者甚少,自古几乎是无人知晓,画像也只是依据可信度最高的传言所画。

    这幅《太上老君像》中的太上老君,童颜鹤发,面容红润,神情和蔼,嘴角总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容,似乎应正“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道理。

    太上老君身披杏黄道袍,发束道髻,鬓发和胡须浮动,袖袍飘飞,盘膝而坐,身后祥云朵朵,色泽吉瑞,而身前则浮起几件道宝。

    一幅太极图、一根扁拐、一张风火蒲毯、一幅乾坤图、一只金刚镯、一座天地玄黄玲珑宝塔。

    《太上老君像》中的太上老君非常平凡,没有神仙的金光万道,没有旋转的浩瀚星空,没有垂挂的亿条祥瑞,宛若一个普通的老道,但是他的一举一动都充满道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