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为玄妙。
师子玄心中一动,寻了个干净地盘膝静坐,施了解离术,魂识一跳,入了都斗宫中。
只见一本犁天古书定在灵湖上,上书四个大字,乃是“九五之封”。
书中盘踞九龙,栩栩如生,张牙舞爪,似乎随时都有可能冲霄而去。
“原来是一本剑道神通!”
师子玄恍然,这一卷“九五之封”,乃是一门剑道神通,夺天地龙脉之灵,侵世间帝皇之气。
只是这门神通太过损道,与凡世红尘牵扯过深,未来必定劫难重重。
师子玄只是犹豫片刻,就将之放弃。
百年纵横,或许快活,但与长生久视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换过一本,灵湖上顿时鬼气森森,阴气四溢。这本“黄泉祭道经”,倒是一门正法神通,有护法之能,又不损道行,可惜是一本鬼修法门,不和自身。
师子玄前后选了十六部经,道佛各异,神鬼皆存,却总感觉不适合自己,正要再起身寻找,却突然感到一阵疲倦。
“许多门中弟子初来,总是贪图神通,左挑右选,看花了眼。最终迷了本性,心外求法,成就堪忧。”
乾阳殿主看着身体打晃的师子玄,摇头失笑。
“这就是考验。大道光明,行路艰难。只求道行,不求神通,犹如‘雨中泥瓦’,雨打风吹即散。只求神通,不求道行,犹如‘水中摸月’,终究空欢喜一场。”
徐长青开口点破根源,乾阳殿主道了声:“善。”
宝经阁中,师子玄心中也开始犹豫起来,是不是要上去寻一本法经。
万般修行只为求法,以法经为根基,当然是直指根源。
但师子玄很快打消这个不切实际的念头。
这就好比登山,你在山脚下抬头望山顶,当然知道一路直上,直攀顶峰是最短的路程。但实际上,登峰无捷径,能走的,只能是蜿蜒小路。
道,是光明正大的。
路,是崎岖不平的。
修行人,清净自修,累计道行,道果可期。但也要神通护法,披荆斩棘,保全自身。
心中一定,师子玄索性静下心,观空静坐,魂识从都斗宫中一挣,一团无形无质的魂识自眉心跳出。
这魂识一出,所见世界自然不同。
天地再非天地,可见本来面目。
师子玄凝神一观,只见二层道经之中,一片宝光青敕,隐有杀化锋芒,含而不漏,偶尔有光华文字飘荡,字字珠玑。
“竟有这般玄妙!”师子玄心中一喜,飘下了一层,只见礼经上一片灰蒙,自成一个方圆,魂识一碰,竟然有一股怪力要将他拉扯进去。
师子玄吓了一跳,连忙挣脱出来。
“怎么回事?竟然有一种一旦进去,再也挣脱不出来的感觉,莫非……”
师子玄皱眉一思,脑中闪过的却是一句俗语:
君子可欺之以方。
俗语来说,就是君子尚礼,能被礼规以及似正道的欺言索束。
“这礼经难道就是束缚道人的规则?”师子玄若有所思。
他从四师兄李秀那里看过一本“礼纪”,上面讲述过“礼”的由来。
据说上古之时,皇帝自觉无法治理好国家,就入福地洞天,向仙人问道。仙人不厌其烦,便随口讲了天地妙理,演了妙法神通,述了九霄天外,虚空法界天人妙境。
皇帝虽是天下共主,但毕竟是凡夫俗子,哪曾听过这些,羡而向往,从此自称天子,与万民共同拜天,以示尊卑。
而后不知过了多久,共主中又出一新皇,人心思变,天人毕竟虚幻,与其以天人为尊,不如让天下只尊一人。
但是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