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乡村维纳斯效应:跳槽的必要性

    在偏僻的乡村,村里最漂亮的姑娘会被村民们当作世界上最美的人——维纳斯女神,在看到更漂亮的姑娘之前,村里的人再也想象不出还有比她更漂亮的人——这便是“乡村维纳斯效应”,指的是人们在认识世界时,一旦接受了一个与事实相符的解释,由于受到自我满足思维的约束,往往就无法想象出还会有其他更好的解释。

    人们在认识世界时,一旦对某个问题有了合乎逻辑的解释,就会把它当作正确的解释,由此产生了自我满足感,不想再去寻找更符合逻辑的解释。“乡村维纳斯效应”出现的原因也多是因为人们产生了自我满足感,放弃了对于事实的进一步探寻,结果导致自己的认知局限在既定的范围内,无法有所超越。也就是说,人们的认知往往会受到既有的经验和知识的影响,在没有接触更多的信息源之前,他们无法想象认知结构之外的未见事物。所以他们便会以为自己所感知的世界便是真实的全部世界。

    当出现“乡村维纳斯效应”后,人们便会以一种夜郎自大的方式与这个世界互动——如果一个人是一家公司业绩最好的销售员,便会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是这个行业里的精英,如果自己已享受到相对丰厚的薪水收入,便会认为最幸福的白领生活也不过如此。

    由此可见,如果一个人长期任职于一家小公司,天长日久,他便会丧失前进的动力,业务已经非常熟练,在公司也已经具备一定的资历,这时,他便会产生一种满足的心态,看不到外面更广阔的世界,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发展潜力也无形中被抑制了,失去了获取潜在成功的机会。

    对于一个上进的职场人而言,跳槽对于其迈向更远大的前程是必要的,这样的话,他除了会接受新的挑战外,也会让自己的视野看到更远的地方,从而树立更大的志向。当然,如果你所就职的公司已经是业内第一,如果你发现自己目前在公司内已没有上升的空间,你所考虑的问题就不是跳槽了,或许是创业。

    瓦拉赫效应:失败只是因为你没有做应该做的事

    奥托·瓦拉赫是一名德国化学家,他首次成功地人工合成香料,在脂环族化合物的研究中做出了巨大贡献,于1910年被授予了诺贝尔化学奖。

    然而,瓦拉赫的成才过程极富传奇色彩。瓦拉赫刚进入中学的时候,父母为他选择的是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个学期下来,教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完美的品德,也决不可能在文字上发挥出来。”此后,他改学油画。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构图,又不会调色,对艺术的理解力也不强,成绩在班上是倒数第一,学校的评语更是难以令人接受:“你是绘画艺术方面的不可造就之才。”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绝大多数老师认为他已成才无望,注定一生会是个平庸之辈。然而瓦拉赫的化学老师并不这么想,他认为瓦拉赫做事一丝不苟,善于钻研,正好具备了做好化学实验应有的品格,于是,这位化学老师建议瓦拉赫试学化学,瓦拉赫的父母接受了化学老师的建议。从此以后,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被点着了,文学艺术的“不可造就天才”一下子变成了公认的化学方面的“前程远大的高才生”。

    “瓦拉赫效应”便由此而来,指的是:每个人的智能发展都是不均衡的,都有智能的强点和弱点,他们一旦找到自己智能发挥的最佳方式,使智能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便可取得惊人的成绩。

    某些励志书常会这样鼓励人们:只要你努力尝试,你就可以在任何领域获得你想要的成功。然而,理智地推敲这句话,你会发现事实并不如此。每个人的核心优势都是不同的,你只有选择一个适宜的领域,这个领域允许把自己的最大优势发挥出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