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名镇,盛唐时期,曾为从长安通往北部外族的必经之路,到明时,已成了西北防御的重镇。久经历代修葺,大同府墙高河深,坚如铁壁。大明朝立国之初承袭行省制度,改大同府为承宣布政使司。大同路于洪武二年改为大同府,属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大同府辖浑源州c应州c朔州c蔚州四州及大同c怀仁c马邑c山阴c广灵c灵丘c广昌七县。明实行卫所制,大同镇为九边重镇之一,洪武五年山西行都指挥使司设在大同。永乐七年设镇守总兵官,为镇之最高指挥官。成化十年设巡抚;正德八年设总制。所辖大同前c后卫,大同左卫c云川卫,大同右卫c玉林卫,阳和卫c高山卫,天成卫c镇虏卫,平虏卫,威远卫,井坪千户所等十三卫所,八百二十三座堡寨,三百零七座墩台。其地为今山西外长城以南,东自冀c晋省界,西至大同市西北一带。明初在此屯田,为京师西北屏障。明洪武五年徐达依旧城重建大同城,呈方形,周围十三里,高四丈二尺,包砖,设四门,均有瓮城c吊桥c城壕。四门东曰和阳,南曰永泰,西曰清远,北曰武定。四门均建城楼,四角有角楼,城正中有牌楼不仅城防设计固若金汤,为我事重镇的典范,而且整体布局如”凤凰单展翅”。成化二十一年筑长城,嘉靖年间先后三次修筑长城,万历年间又两次修大同边墙。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封十三子朱桂为代王,在大同建立王藩,称代王府。洪武二十九年置分守冀北道,驻大同府,嘉靖年中期移驻朔州。
我们抵达大同府的东门,早有大同巡抚方逢时和宣大总督王崇古出城迎接,而隆庆皇帝的另一路兵马蓟辽保定总督谭纶的军队则还在路上,确切的说还没有出发,隆庆皇帝的三路兵马,第一路是大同府当地的边兵,第二路就是戚继光的兵马,第三路就是蓟辽保定总督谭纶的兵马,因为戚继光所部多为南方浙江兵,隆庆皇帝不怎么看重,所以这三路里面重要的就是第一路和第三路,为了对抗俺答汗在大同府外集结的重兵,宣大总督王崇古征调了大同府十三卫所中的六个卫所,分别是大同前卫c大同后卫c大同左卫c云川卫c大同右卫和玉林卫,共计三万三千六百人,在加上一部分私人武装,大同府现在的兵力大概在三万六千左右,而蓟辽保定总督谭纶的这一路兵马则征调了京畿地区大约七万兵马,在边关集结十万大军,隆庆皇帝看样子是准备大干一场了,如果他知道他手下的将领打算不战而降服俺答汗的话,他会不会气得吐血,这个我不敢想象,一个皇帝吐血的样子,一定会很好看。
我以为战争还很远,但是战争其实离我非常近,在抵达大同府的第二天,我就感受到了战争的气息,抵达大同府的第一天,王崇古和方逢时就设宴为我们接风,第二天,我闲来无事,登上了大同府的北门城墙,大同府外是一片旷野,已经是十二月了,旷野上的积雪,白白的,很是好看,积雪上还有人马的脚印,冬日的阳光暖洋洋的,十分惬意,正当我享受这份惬意的时候,突然前方烟尘大起,多年的作战经验,这是战马奔驰所产生的烟尘,现在是冬天,地面上只有一层薄薄的积雪,马蹄扬起积雪,直接露出了积雪下的土层,黄土又被马蹄扬起,产生了大量的烟尘。而且看着烟尘的量,不像是一两个骑兵所能扬起的,而我也没听说大同府有骑军出城。
“不好,是敌人,快关城门。”我下意识的大喊着,周围的士兵先是惊愕,之后很快就明白过来了,脚下的城门发出吱呀的声音,厚重的城门砰地一声关上了,城门刚刚关上,那些骑兵就冲到了城墙下,随着他们的临近,我看清楚了他们,这些是蒙古人,是蒙古骑兵。
我把着城墙向下看去,黑压压的人群,一瞬间就铺满了整片旷野,我扫视着城墙下的蒙古骑兵,这些骑兵当中大部分都没有穿什么像样的盔甲,尤其是冲在最前排的骑兵,出了一定头盔之外,身上就没有一件像样的盔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