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拿出电话。他正要拨打,却又犹豫了一下,然后像是在征求我的意见。
他看着我说道:“林先生,你看这样行不行。我下车,先去饭店里准备一下。你放心,谈判一定等你来了再开始!”
“不用了,呵呵!你跟我一起逛一逛吧!”我摆了摆手,直接否决了他的话:“正好我还有些事情要找你帮忙呢!当然,如果你有事情,就先去忙你的!怎样?”
我有意想探探刘吉福的口风,就故意这样问他。
“没有没有,呵呵!那行,我们就一起吧!”刘吉福急忙摆了摆手,笑着说道:“对了,林先生,你刚才说要找我帮忙,不知道是什么事情呢?”
“哦,这个一会儿再说。我先看看窗外的风景,呵呵!”我随意地应付了他一句,就把脸偏到窗户的位置。
这时,虽然我嘴上并没有说话,但其实,我的心里已经开始嘀咕起来了。
就在刚才,我两次试探刘吉福是否有事情,都被他否认并且转移了话题。但是,他却犯了一个小错误,那就是,转移话题转移的太快了。
一般来说,人们在谈论之时,从一个话题转移到另外一个话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这个时间大约是四到五句话,或者六到七秒钟左右。当然,这仅仅指一般的话题。
如果谈论的话题涉及到其中一方的隐晦,或者其中一方无意谈论该话题,这时,转移话题的速度就会加快。而主动转移话题的一方,就是对该话题避讳的一方。
刘吉福的举动,正是这样的。
我说过,从之前休息过来之后,我就要和所有的人交锋。在坐上车来长城饭店的时刻起,我就一直高度集中着精神,玩起了心理战术。
比如我交待司机多绕一圈的这句话,其实就是一个心理战术。这个战术,针对赵永新他们还是次要的。反而,是由于我对刘吉福的态度有所怀疑才临时起意的。
我这时的所言所行,其实很有些天马行空c自由无边的意味。这是我刻意为之的。
因为,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是有着固定模式的。只要对其日常的行为模式加以研究,就很容易推断出他的行动计划。有时,借助当事人毫不在意的外力作用,是可以改变当事人的行为模式的。
这是我在催眠病患时常用的方法之一。当然,我这样做,主要是为了防止自己再次陷入被动的局面。
我现在到底有多少敌人,我并不清楚,他们有什么能耐,我也并不清楚。但是,我知道,他们对我的了解一定很多。
就拿刘吉福来说,他可以清楚地说出我的一些往事,我的日常生活的种种细节等,这表明,他对我有过系统的研究。像他这样的人,我相信还有不少。
敌在明,我在暗。
这时,我最好不要再遵循自己平常的行为模式。如果我再一成不变地按照自己的行为模式去行动,那么,就很容易走进这些人专门针对我的行为模式,而为我设下的圈套之中。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我只得刻意改变,随心所欲,让自己的行为模式无迹可寻。只有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虽然不见得有什么用,但比起之前我那种被动,还是要好上许多的。
车子很快就开到了王府井。我吩咐司机放慢了速度,然后转回头看了刘吉福一眼,冲他点头微笑道:“我有个事情要你帮忙。”
“说吧,林先生。我一定尽力而为。”刘吉福这时也似乎是彻底冷静了下来,面无表情,这让我很难猜到他现在的想法。
“呵呵。我就想问一下,之前我的私人物品还在吗?”我问道。
我是被刘吉福从北京监狱里带出来的。在那之前,我重新拿回了自己“入狱”之前的私人物品,而这些物品,在我再次醒来,也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