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搞得我失去了积极性。

    于是,我的心里就放弃了关注此事。虽然明知道整个团伙成员都悉数落网,却也失去了去了解一下这个“大姐”的欲(望),况且就陆明所言,这只是一个平常的女人,并无特殊之处。

    失去了动力,我便匆匆告别了广州之行。

    每次研究案例之后,我都会做一些心得体会的笔记,但从广州回来到现在,我都未曾动笔。这就是我为什么感觉浑身不自在,总觉得少些什么的原因了。

    这很正常。

    从人类行为学上讲,这属于人的盲区。

    具体来讲,就是指人们会把习以为常的事情在潜意识中忽略,而当这个习惯发生改变时,人们的潜意识里会觉得有变化,但浅层的思维却仍遵循惯例,从而导致视觉和思觉冲突,诱发出说不清道不明的不适感。

    举个例子来说,你对面窗户的窗帘图案,是绿色的湖水上嬉戏的三只天鹅,你每天起床都能看到,天长日久,已成习惯。

    如果有一天,把你的窗帘图案换掉,只让天鹅变成两只,而其他背景都不变,那么你在再次看到窗帘的时候,就会有些不自在的感觉,这种感觉很强烈,但你却又不可能在第一时间去搞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

    (当初自己在日记里记载事例,基本上是天马行空,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现在看来,上面的故事虽然很好理解,但并不是十分符合当时的情形。

    当然,这也和我当时的阅历不足有些关系。

    如果现在让我再次记叙,适合这个情形的,仅四字足以:骑驴找驴!

    还记得前几天那些无聊的日记吗?我想不起来的事情是记日记,但其实我一天都没有差,这就和初当教师的人,拿着黑板擦却又找不到黑板擦的情形一样。

    对于这种每个人都会经常遇到的盲点,比如说上一秒想要做某事,但一个打岔却忘掉了的这类事情,我有个建议。

    如果你真的感觉到某些东西被遗忘了,可以找个台灯,以每三秒一次的节奏来回按下台灯的开关键,约五六次后,一般都能想起来需要去做什么事情。

    当然,因人而异,不要太较真儿。)

    “你也真是蠢的可以!”想通了问题的关键,我暗中骂了自己一句,然后在脑门上大力地拍了一下。

    “喂?死了没?怎么半天没动静?”

    听着陆明在电话那头不停地抱怨,我这才发觉自己有些走神。

    我一边和他斗嘴,一边在心里不禁想着:这个叫黄玲玲的女人,她的心理到底会是怎样的呢?她究竟经历了什么,让她连续自杀?

    我知道,自杀其实是非常需要勇气的,尤其是第一次不成功后,第二次鼓起勇气的难度要比第一次难积攒的多。

    想到这里,我突然对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这下好了,困扰我的两个问题都能解决了。弄清楚了自己迷茫的原因,又找到了一个典型的案例去研究。

    (人的盲点,真是可怕。连我这样的专业催眠师也不免落俗。哎!

    顺便说一句,催眠术的许多技巧,其实就是利用了人的盲点。嗯,应该是借鉴。)

    我急忙和陆明说,让他问一下有关方面,看能不能让我采访一下黄玲玲,借以了解其心理,为我扩充些催眠需要参考的知识。

    很幸运,我被批准了。听陆明说,是孙局长亲自批准的。

    在我心里,一直都有个疑惑。我总觉得,这个孙局长对我好的有些过分,虽然我们并没有真正地见过面。

    有机会,我一定会问清楚的。

    当然,现在管不了那么多了,还是先研究黄玲玲的案例再说!

    于是,我又连夜飞到广州。

    2005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