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为了生存,他思前想后,决定先给自己安排个战略大迂回。总装文盲不行,那迟早会露马脚,因此,想不被人家察觉,就只能从文盲尽快变回文化人。
学吧,没命地学吧?勤奋不是可以改变一切吗?所以,从识字班回来后,许忠义就天天抱着书,时时抱着书,刻刻抱着书,连生火做饭,也是一边劈材,一边瞄着书。
书本的东西很简单,连个生僻字都没有。相对根据地其他人来说,其实许忠义才是真正的《康熙字典》。即使这样,他也得继续往下装。看一遍书本就能记住内容,那肯定是不行的。文盲过目不忘,这说出去谁信哪?
根据年龄对文字记忆的影响,许忠义把每天能背下的字定为十个。这看起来有点多,但总比能记住三十个,要更容易被人接受吧?十个就十个,一天是十个,十天是一百个,一百天就是一千个。“天哪!一百天后我就可以扫盲了!”想想未来前景,许忠义还挺乐观。所以接下来,他又给自己定了个目标。二百天后能看《西游》,三百天后能看《水浒》、《三国》,四百天后……应该是红学家的水平了吧?
四百天,一年多的时间,从文盲变成红学家,这看上有点离谱。但它是勤奋好学的结果呀?对不对?不要以为我会创造什么奇迹,你们在喝酒聊天,咱干啥了?看书!你们在睡觉打鼾,咱又干啥了?看书!总之,咱是抓紧一切时间看书,连喝稀粥都用筷子在碗里搅合字,这种勤奋好学的精神,你们能比吗?眼馋去吧!
因此从那之后,许忠义就更加勤奋好学了。几乎把每天省下的时间,全部用来“学习”了。当然,能不能在共党部队呆上一年这还两说,可当一天和尚,你怎么也得撞一天钟吧?
勤奋好学是好事,但过度的“勤奋好学”,那就未必是件好事了。许忠义这种“为革命”忘我的“学习”精神,不知不觉地引起了军分区记者的注意。一个伙夫,一个后勤机关的伙夫,居然能这么用功,这说明什么呀?说明许振东同志不就是一个上进的典型吗?不采访不报导典型,这还有天理吗?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