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以及耶鲁大
学所授博士班课程的相同,那就是,先假定各类金融市场已很发达,已给定了,我们唯一要
做的是如何为金融资产定价、如何在资本市场上运作、如何利用证券产品把投资和风险配置
得更好,等等,讲课的重点是推导金融数学模型、市场经济模型。之后,在北京大学光华管
理学院也讲过类似课程与内容。
几次讲下来,我意识到,对于金融市场还正处于发展之中的国内同学来说,这些理论不
仅很超前,而且的确难以把这些理论跟他们的生活以及未来就业联系上,因此,他们对于课
程的反映一般,应属情理之中。
但是,那些教学经历和观察也启发我的思考,如果说今天的中国人还不能像金融理论模
型中的消费者那样,能够在众多信贷、保险、投资、养老、理财金融产品中去挑选并找到最
理想的投资理财组合的话,那么,在更传统的古代、近代社会中,人们又是如何生活、如何
规避一辈子中方方面面的风险,做好养老、病残时期的生活安排呢?金融经济理论是不是对
于没有外部金融市场的传统社会的人就不适用呢?
有一点是肯定的,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单个人生存下去的能力是很低的,天灾人祸、
身老病残时你都需要其他人的帮助。所以,为了能够更顺利地活下去,也为了生命的延续,
个人必须跟其他人进行跨时间、跨空间的利益jiāo换,即,人与人之间的金融jiāo易是人类活下
去的必须。比如,原始社会时期,人靠打猎野生动物、采掘野生果菜养活自己,那种生产方
式下,个人时常会数天猎不到动物,如果不是在部落之内人人共享猎摘成果(亦即,部落成
员之间隐xìng地进行跨时间的价值jiāo换),许多个人很快会饿死。
因此,人际间的金融jiāo易是任何社会都必须进行的,只是实现人际金融jiāo易的形式、方
式很不一样,今天我们熟悉的外部市场提供的金融证券只是其中之一。原始社会里,“部落”
公有制是一种实现形式,那种安排下,个人没有自己的空间、没有自己的财产,也没有自己
的权利,但好处是,在大家都没有自我的架构下,所有东西和果实都共享,让彼此活下去的
能力最大化。
第5节:序言 金融的逻辑是什么?(5)
农业社会里,人际金融jiāo易也以人格化的隐xìng方式实现,其jiāo易范围缩小到家庭、家族
这些血缘体系内。家庭、家族之内不分你我,养子就是为了防老,子女即人格化了的保险品、
信贷品和养老投资品;亲戚间“礼尚往来”就是我说的跨时间价值jiāo换的代名词。得到一份
礼就让你“欠一份人情”,下次回送礼时你才还了那份“人情”,所以,那种金融jiāo易安排下,
jiāo易头寸是以“人情”记下,而不是以显xìng金融合约的形式记录的。
当子女是实现跨时间价值转移的最主要方式时,农民规避风险、养老的境况就不是由保
险产品的好坏、股票的多少、基金的投资组合诀定,而是由儿子的数量和质量决定,所谓“多
子多福”。“四世同堂”之所以是一种理想境界,也因为这样以来,能进行人际隐xìng金融jiāo易
的范围就可以尽可能的大。所以,越传统的农业社会,会在医疗技术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让
人口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