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不可否认,我国的国民收入这两年有了一定程度的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 089元,2006年年末增长到 11 760元,2007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 346元,同比增长17.6%,全年估计在13 800元左右,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3 321元的增长率与城镇居民基本持平。
从相对比例来看情况则大不相同。根据英国《经济学人》的文章,我国的消费支出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7%下降到了2006年的 36%,原因是过去10年来居民储蓄率一直在下降,政府和企业的储蓄率在上升。根据世界银行的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2006年,中国家庭储蓄占GDP的比例,已经从21%下降到了15%。根据世界银行的估算,从1998~2005年,中国工资收入在GDP中所占的比例从53%下降到了41%,几乎与消费同比下降。不仅政府、大企业与民众的存款差距在加大,不同阶层之间的差距也在迅速拉大,王小鲁先生的研究证明,1995~2004年期间城镇和农村各阶层间收入差距都显著扩大,近两年虽然地区间的收入差距在缩小,但在同一地区的不同阶层间差距仍然迅速扩大。
政府得到了如此多的收入,公共产品却时常发生短缺。实行高税收的国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北欧那些高福利国家,国家对每个公民生老病死一包到底;另一种是在经济发展初期,由政府推动经济起飞,西方经济史学者曾指出东欧等国的发展历程,说明政府与经济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关系,一般较为落后的新兴国家,行政力量较为强势。
调整财富分配与产权结构(2)
我国发展初始,政府以积极财政政策推动经济,但政府介入经济的前提是积极财政政策确实是经济推动器。可惜,另一些数据时刻在提醒我们,这样的发展模式代价越来越高,有可能成为中国经济不能承受之重。
首先,财政收入浪费现象极端严重。虽然中国的宏观税负大升,财政收入高增长,但并没有出现财政盈余。政府的储蓄占GDP当前6%左右的比重,与10年前的5%相比并不显著。2005年,收支相抵之后,支出大于收入2?080.14亿元。只有一个结论可以解释这种现象,就是政府本身的消费支出大大增加,2005年政府支出增长了18.3%,或者是政府投资项目效率不高,导致资金在黑箱中沉没,国家审计署的数字可以证实浪费的严重。实际上,加上地方政府的保守估计 2 200亿元的债务,政府财政收入处于赤字状态,一些基层地方政府财政濒于破产,因此地方政府债券屡被提上议事日程。
其次,在财政收入上升之时,社会保障相对处于萎缩状态,从表面上来看,政府的收入似乎多得花不完,所以才成立外汇投资公司到国外投资,但硬币的另一面是中国的公共产品投入极为有限,从医疗到教育都位居世界后几位,从房地产行业征收的巨额税费通过各种渠道流失,以至于大部分地区的经济适用房与廉租房建设的数额令人羞于启齿,失去安全感的民众消费能力难有起色。
更严重的是,苛刻的税费政策将扼制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因为上游企业垄断资源掌握定价权,可以最大程度地消化税收政策的影响。2007年前5个月增长最快的税收主要是流转税、所得税、进口环节税收,分别增长 22.4%、38.2%和 25.3%。虽然我国已制订了从间接税向直接税改革、从生产型向消费型改革的政策,但是,从上面数据看得很清楚,除了那些进入增值税试点的幸运地区之外,企业在间接流转环节和所得环节继续被双重征收税,间接税未除,直接税又来,以至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