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脸的护卫旗队长脸上竟是露出罕见的轻松表情。敌人在暗处才是最可怕的,既然狼露出了獠牙,现在就是敲掉獠牙的时候到了。这几天他几乎不能安然入睡,种种蛛丝马迹表明一场突袭近在眼前,而为了吸引北虏骑兵过来,参谋司的安排是后方不增加随车军队,而是在沿粮道的线上撒出不少机动兵团,一旦有警,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包过来,全歼敌人。
这样的安排当然是极好的,不过最大的压力压在了前线护卫军人的肩膀上头。
前来救援的游骑兵们最少得半个时辰后才能赶过来,在此之前,一切都只能靠自己。
明军的旗队长胸前有一块黑色的铁片,挂在表明他在某场战事中获得了勋章,这是很难得的荣誉,也是在他的部下在看到大股北虏骑兵来袭时仍能镇静的根源所在。
跟着这样的旗队长,纵使敌骑是百倍以上,又有何妨?
“放烟火,吹哨,命令民兵中队集结听我指挥,我动用战场临机指挥权,所有武装人员,听我的指挥。”
在下令的时候,旗队长瞟了朱尚骏那边一眼,看到这个大人物上了车在远眺,却没有干涉自己指挥的意思,他也不觉松了口气。
虽然如此,朱尚骏的卫队也要听他的指挥,在任何地方只要有突发的敌情,视军职差遣和军阶来决定谁是战场指挥,由于这个旗队长是现在惟一的最高军事指挥人员,所以战场临机指挥权毫无疑问的归他所有。
在旗队长的命令之下,所有人动作起来。
三百多个民兵被集结起来,一个民兵中队是三个局组成,与辽阳军的四四制编成不同,民兵因为没有冷兵器作战单位,全部是用火枪装备起来,三段击成为最标准的战法,所以就成了三三制为主的编制单位,三个小队一个旗队,三个旗队一个局,三个局为一个中队,三个中队组成一个大队,三个大队就是一个营了。
这种三三制编法,十分适合眼前的民兵的现状,平时民兵训练严格程度远在接受普通训练的农兵之上,在尖利的哨声响起来时,三百多个民兵已经分别在大车两边就位了。
民兵中队长是一个矮壮的汉子,一般民兵都在屯堡选取,中队长级的军官则多半是现役军人担任,这个中队长在任职之前是一个战兵副队官,此时精神抖擞的跑过来,脸上没有丝毫害怕的神色,他向旗队长打了个敬礼,朗声道:“报告旗队长,民兵中队已经分别就列完毕。”
“一会打响听指挥,约束你的部下不要擅自击发。”
“是!”中队长道:“这是平时训练的科目,请放心。”
“嗯,回指挥岗位吧。”
军人之间彼此没有太多的虚文客套,民兵中队长又敬了个礼,转身回到自己的指挥岗上去了。
整个民兵营全部是在车阵的空隙处就列,每个空隙几乎都有一个伍的民兵把守,在每个队的民兵身后是一两个战兵镇守,这些战兵将稳定民兵军心,同时负责帮助民兵军官进行作战指挥。
在全军准备的时候,军需司的民夫和建筑司的工人们并没有慌乱,他们多半也带着武器,有不少带着火枪,大半有一柄腰刀或是一杆朴刀一类的兵器,杜忠本人就有一支火枪,不仅是火枪,还是一柄民间少见的骑兵用的短柄火枪,这种枪装填子药稍微少一些,射矩短一些,但精度不差,而且易于携带,看到北虏骑兵出现之后,杜忠就从自己的行李包裹里抽出这支火枪,这是李达从龙骑兵淘汰的骑枪中选的一柄好枪送了给他,枪管打造精良,护木润泽,每个构件都是精工打制,比起辽阳镇早起的产品高出太多,虽然辽阳出产就是质量的代表,比起“工部造”不知道高明多少,但早期辽阳工匠毕竟是刚起步,还有不少容易出瑕疵的地方出现,到十五年后,随着工匠水平的增长和经验的增加,废品率大为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