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偏狭阴窄,军官和家丁们住华屋广厦,吃则山珍海味,穿则绫罗绸缎,两者之间,有若隔着一条鸿沟。大人当时说,未见有这样的情形而军户保有战力,对国家和朝廷有效忠之心的。一旦有事,则士无羞耻,民无战心,我大明疆域看似广大,其实就是一间大破屋子,只要人家摸着关节之处,轻轻一脚,就会轰然倒塌!”

    这位骑兵第二营的营官确实是成长了,这么一番话,还真不是普通的军官能够思索,并且能归纳总结的出来的。

    在马光远身边的骑兵军官们都露出沉思的神色,他们中不乏当年与惟功一起赶赴广宁,后来又参加了镇夷堡一战的人,今日情形和当日情形几乎没有任何不同,如果一定要找出变化,就是今日在四周隐约可见的辽镇骑兵,其中不乏将领的家丁和亲兵,他们脸上的骄狂之气已经少了很多,代之而起的就是惶恐和严重的不自信。

    当然,也是因为辽阳的兵威实在太重,几乎叫这些以前眼高于顶的人,在辽阳镇兵身上找不到一丁点可资自信的地方了。

    “我辽阳幸亏遇着兵主爷。”

    和普通的辽阳人喜欢称惟功为“总爷”一样,将士之中,辽阳籍的人喜欢称惟功为“兵主爷”,这也是一种很亲呢的称呼,惟功并不强迫人这么叫他,也不强迫人不要这么叫,一切顺其自然。

    就算是当初舍人营和顺字行的人喜欢叫他“大人”一样,都只是一种称呼而已。

    现在一个辽阳籍的骑兵军官说出了众人的心声,一时间大家都点起头来。

    此时众人看到有背插红旗的塘马奔驰前来,便都是住了嘴,看看塘马要说什么。

    “前指有命,加快行军速度,今晚至西平堡一带宿营。”

    一骑骑塘马在队伍之中来回奔驰着,将郭守约和左路指挥部的军令,带到骑兵营和沿途各处。

    ……

    ……

    “前头是怎么回事,都他娘的快到申牌末刻了,再过一阵儿天都要黑了,怎地队伍就是走不动?”

    李达今年已经过了四十,他的大儿子李从哲从医学院毕业已经成了一名正式的军医,不过并没有分在他的营伍,而是在炮兵营里效力。李达对这个安排十分满意……谁都知道炮兵是和辎重兵一样安全的兵种,战斗工兵还得在城墙脚下挖炸洞,死伤难免,如果炮兵遇到伤亡的话,可能全镇也没有几个活人了。

    从军不到七年,李达从一个普通的新兵到了副营官兼龙骑兵独立千总部千总,这一切主要有赖于沈阳一战他的优秀表现,加上那一颗沉甸甸的勋章,这枚勋章的勋表就在他的胸前铭牌一侧,全镇十来万人,有这个标识的人寥寥无已。

    这枚勋章使得他受到本千总部龙骑兵们的推崇和爱戴,尽管他的大嘴巴还是一如既往的容易得罪人。

    这一次做战,两个龙骑兵千总部归李达指挥,担子当然更沉重了,不过李达并没有感觉顶不住,相反,他跃跃欲试。

    距离西平堡西北预计的宿营点还有十来里地,队伍却在这里停滞住了,龙骑兵中左路军中序列靠前的兵种,在他们前方的只有少量的骠骑兵充当哨骑,李达不仅要带好自己的队伍,还要屏障后面的主力和清理障碍道路,当然,后面的任务以工兵为主,龙骑兵们只是在辅助。

    到西平堡后,离广宁就只有一天左右的距离,不过辽阳镇兵不打算进入广宁,他们会在西平堡沿途做好自己的兵部,留下相应的兵力保护,以防被断绝后路……盟友比敌人更危险,这个观念辽阳镇的人并不算太陌生。

    左路军并不打算依靠辽镇,不进入辽镇的任何城池,最多是依军堡和军寨军台建立补给兵站,在第一批的主力进入草原之后,第二波部队会沿途跟上,保护兵站和后续的辎重补给队伍。

    道路受阻,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