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了。

    所以说有些事情,不光是锻炼或训练可以短期追赶的上来,这种从容风范,可以与官员相交的底气,这可不是普通的掌柜可以相与之比拟的。

    “急简相召,两位二话不说便赶了来……”惟功沉吟着道:“想来此行之前,家中是否有过争议?”

    李文昭笑道:“我家已经是我当家,自无问题,宋兄家里,听说是有一些风波。”

    是不是和一个远在辽阳的未来国公合作,对宋家这样一个松江旺族来说,答案肯定是模棱两可。

    一方面是与达官贵人交结总是对商人有天然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惟功的传闻肯定已经到江南,很多人认识到这是一个不同于常态的勋贵,未来的道路并不稳当,与他相识相交,肯定不如结交一个新科进士这样的投资更为稳当,就算这个进士的仕途并不顺利,但又能亏到哪儿去?

    晋商这些年的壮大,就是因为广办社学,资助贫苦读书人,每中举和中得进士一人,晋商的势力就壮大几分。

    加上和宣大一带的将门不停的结亲,晋商在宣大的势力已经盘根错节,很难撼动。

    对宋家这样的江南大商来说,晋商倒是可以模仿的对象,可惜江南的官绅势力太强,驻军实力又不能与边军相比,显然这是一条不大好走的路,维持既有的模式便是最稳妥的方式了。

    宋钱度前来,家族里有反对,也有支持,还好宋家当家的是宋钱度的父亲,力排众议,好歹将儿子送了来。

    不过如果这一次得不到相当的利益,未来前景还是不明确的话,宋家父子承受的压力可就是要大的多了。

    李文昭是宋钱度的好友,一语点明,自是希望惟功不要将太为难的事情交付给宋家和宋钱度,拳拳之心,不愧是知交好友。

    宋钱度也是用感激的眼神看了一眼好友,一切尽在不言中。

    “我想宋兄应该可以对家中有所交代……”惟功笑道:“请两位前来,再问行程,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关系到我顺字行和我治下辽阳镇的未来前途,此事重大,自当召二兄前来面谈。”

    ……

    ……

    与两个南方商人足足谈了一个时辰,等惟功将两人送到二门外时,已经过了末时。

    对现在的他来说,接见客人已经很少能超过一刻钟的时间,谈了这么久,自是因为事情十分的重要。

    辽南商路,海贸,势在必行!

    初步的打算便是由运河到天津是一条稳妥的南货北上的路子,再由天津到辽南,也是一条很成熟的海道,这样一来,南货可以源源而上,在辽东和整个北中国的顺字行店,除了广宁的几家之外,足以大量出货!

    对宋家和李家来说,这是天大的商机,顺字行的规模和出货的能力是无庸质疑的,以前南货的量不大,主要是因为晋商的反制,后来协议早就作废,但惟功一路到辽阳,此事尚未来的及展开。

    到现在以全部辽中和辽南,加上原本的顺字行分店,南货北上,北货南下,其间的利益,大为可期。

    但最重要的还是惟功强调的一点,未来可以用纯粹的海运,将登州纳入范围,毕竟从金州中左所到登州和威海卫一带太近了,以山东半岛为中转点,再及长江,不论是出入,都是十分便捷,费用大为节省,从物流这一块来说,简直是大赚特赚。

    加上货物本身的利润,可想而知,这对两个商人和其身后的家族有多大的吸引力!

    惟一可担忧的,便是惟功对金州一带的控制力如何,另外就是大规模的建造海船所需要的技术和时间成本。

    “一年之内,完全控制辽南,两年之内,海运船队达到相当的规模。”

    这便是惟功对宋家和李家这两位代表所下的保证,而两人也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