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帮主看到又不忍心:“不过我有个搞钱的法子。”
宋庆琳立刻又来了精神:“什么法子?”
“发行公债!关于发行公债,梁启超曾发表过较为系统的国债论。先就内债而言,他认为在中国民生凋敝已极,国家财政破产有不可终日之势时,发行内债是可行的,公债实为财政一大妙用。从国民生计上说,国民以现金贷与国家而取其息,这些现金也就变成了生息的资本,国民购得公债后,若有不时之需,还可用公债抵押以治产。如此辗转,可以以一现钱而同时为百数十人所利用,于国于民,都有裨益。”
听完江帮主的建议,宋庆琳和宋子文大为意外。
虽然江帮主的提议在欧美国家民众的眼中貌似很平常,战争国债是指用于弥补战争费用的国债。因为进行战争需要庞大的物质基础,在国库不足以支付的情况下,战争国债就是以政fu信誉作担保,直接向社会借债筹措资金的最有效方式。对于民众来说可以作为一种稳定的投资,政fu借债进行战争并承诺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并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但是在这个时候的中国角度来说,这意味行不通。
宋庆琳不由得面色古怪问了一句:“发行战争公债?”
宋子文说道:“发行公债须遵守原则,公债可发,但决不可不择时不择事而举债。公债发行的原则:一是一国的经常费用决不能以举债来弥补。因恒费的性质不能有所增殖。二是利用举债以应付能殖利于将来的特费(今岁或今后数岁特用之,过此以往,则当停废的费用),还要作具体分析,即必须以将来所收效果确有把握为标准。因为支应国费,要以生计主义为准则。所谓生计主义,就是以最小之劳费,得最大之效果;违反它,就是浪费,决不可以举债。”
此外,宋子文还提出:“公债应募的对象主要是资本家,公债的应募力,产生于资本的一部分。还认为非在民间c社会广开公债利用之途,则公债不能发生等”
江帮主也不禁点点头,不亏是美国的经济学博士,这些观点还是颇有见地的。
“至于外债,”宋子文说道:“举借外债不如举借内债。但他对外债并不采取排斥态度,认为关键是能否利用得好。”他根据西方国家的经验教训,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对利用外债的利弊,宜借不宜借,何者宜借何者不宜借等问题,作了较全面的分析,并有自己的意见。他谈到举借外债的原则:“要考虑用之于生产,对外资引入后要妥善管理,对分期偿作好周密计划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还谈到举借外债,有一最根本的前提,就是进行政治改革。”
这一点也是有其独到之处的。
所以,宋庆琳和宋子文都本能地觉得江帮主的建议十分荒谬。
“你们想多了,为什么不可以?如今护法军势如破竹,气势正旺。你们要是发现公债,市场还是很看好的。如果我再好好的策划一下宣传工作,五十万,五百万都可能”
江帮主一解说完,立刻让宋庆琳脸色大变,惊疑不定地看着江帮主好半天才说:“听起来还真有可行之处”
江帮主从对方的反应里立刻意识到两个时代,相隔一百年人们所掌握的知识差距,难怪孙中山在广州政fu捏着权利,还是没有钱干革命,江帮主不过手里有个斧头帮就发展比孙中山风光多了,江帮主说了这么多,搞不好宋庆琳还是不是很清楚背后的含义,他连忙又说:“战争公债就是这样,你打得越好,就卖得越好!”
宋庆琳惊疑不定。
江帮主然后询问:“那么我刚才的提议您怎么看?”
宋庆琳想了想说:“稍等,我再想想。”
江帮主也觉得应该如此。
宋庆琳和美国经济学博士的弟弟低声的商议。宋庆琳甚至开始有点忐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