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3一11一19
海澜不慌不忙地说道:“那母皇先听儿臣来说说官奴制度的弊端吧,第一,官奴都是些无辜受累的男子,大到花甲老人,小到几月稚儿,我大周自开国以来,对待罪犯实行的都是矜老恤幼的宽仁政策,何况对待这些无辜而受牵连之人,更应该体现母皇陛下的仁慈;
第二,贬为官奴的男子终身不能脱贱籍,不能婚嫁,只能委身于青楼楚馆,靠出卖色相与才艺生存,这些人里面不乏才华横溢的大家公子,也不乏知书识礼的智者贤人,母皇一直怀有爱才惜才之心,这既是社稷之幸,也是百姓之福,可让这些才子们将一生的大好时光都耗费在那种污秽之地岂不可惜?”
女皇听后点了点头:“嗯,你说的也有些道理。”
海澜微微一笑,继续说道:“在座的各位大人谁能保证一辈子不犯错误?如果有一天也因犯罪而连累一家老小,使夫侍与幼子流落红尘,你们于心何忍?请在座的各位大人以己度人,为他人留一条生路也是为自己留一条后路。”
海澜说到这里,大臣们都有些动容,她们都知道伴君如伴虎的道理,谁知道什么时候就会遭受祸殃,可是家里的夫侍与幼子的确十分无辜,如果能废除官奴制度的话,也许将来有一天受益的就是自己。
女皇满意地看了海澜一眼,她的确有掌控人心的能力,放别人一码何尝不是给自己留一条生路?
海澜见大臣们有些松动,又接着说道:“如果废除了官奴制度,儿臣还有一个更好的替代办法。”
女皇的眼睛一亮:“替代办法?那是什么?”
“不知道母皇知不知道,我们大周上好的丝绸布匹都是从西齐走私过来的?”
女皇无奈地点了点头:“不错,虽然朕曾严令禁止这种走私行为,可是我大周的丝绸布匹无论从质地上还是花色上都不如西齐的好,所以还是屡禁不止,对于此事朕也十分无奈。”
海澜笑了笑,“我大周原本盛产棉麻,养蚕业也十分发达,可是为什么资源贫瘠的西齐却能生产出质量上乘的丝绸布匹呢?”
女皇想了想,又摇了摇头,这时一个声音说道:“那是因为西齐有擅长纺织的女子,而我大周的女子早就不做这些了,可男子又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所以大周生产的丝绸布匹就越来越差了。”
海澜顺着声音望去,说话的人原来是崇耀,海澜向他点了点头:“崇耀说的不错,正是因为这一点,我大周虽然富有四海,却连一块像样的布料都生产不出来,儿臣的意思是对待那些罪臣的家眷和幼子,可以因才施用,比如那些才子们,可以允许他们去读书,也可以参加科考,如果能考中的话,还可以减轻其获罪家人的刑罚等级,这样儿臣相信他们无不感激陛下的仁慈,拼死效忠陛下;
另外可以成立一个丝绸布匹的加工厂,将剩下的那些男子们集中起来,让他们去学习种桑养蚕和纺织刺绣的技术,然后分工合作,专职从事丝绸布匹的生产,劳动成果由户部单独成立一个部门监管验收,再批发给全国的绸缎庄和布店,将赚来的银子除了拿出一小部分补贴给那些工人们,让他们来养活那些老弱的或丧失劳动能力的家人们,其余全部充公。
这个办法对于那些罪臣的家眷来说,让他们自食其力,靠自己的劳动赚钱,不但保留了他们的尊严,还让他们更加感怀陛下的仁德,对于国家而言,不但节省了一笔养活那些老弱官奴的银子,还能进一步发展大周的纺织业,另外还可以为国库增加收入,最后一点,这种劳动改造的方式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惩罚,绝不是对那些犯罪官员的姑息纵容,可谓是一举多得。”
海澜说得口干舌燥,而周围的官员们也都听得十分入神,如今他们眼里那怀疑的目光早就被热切和崇拜取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