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把司礼监的高价高级太监们都叫到乾清宫,商议增加内帑收入之事。出乎朱由校的意料,李实还真提出了扩大茶马交易规模增发茶引的办法。朱由校肯定了这个办法后,就让邹义下去就立刻开始办理。
的确是个不错的办法,不过远水解不了近渴。朱由校让他们继续想办法,他们一时想不出来其他的别的办法,于是就让高时明开始汇报这几日皇店的开张情况。
高时明当然知道皇上最后让他汇报的用意,就是让其他人也为增加内帑收入发愁之时,用皇店收入形成对比,好让这些高级太监以后对盈利监重视起来。
“启禀皇上,皇店自从二十二日开张以后,二十三日进账白银六万两,二十四日进账白银六万两,二十五日进账白银二万两,三天一共进账十四万两。”高时明汇报了下之前三天的皇店销售数字。
“盈利监做的很好,皇店三天就有十四万两白银进账,你们干的很好。”朱由校虽然已经之前看过到数字了,但是当高时明说到三天进账十四万白银之时,还是有难免有些兴奋和激动。
其他太监严重也都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虽然他们都知道皇店首日开张情况很好,但是没想到接下来三天依然怎么好。尤其刚才他们还在为增加内帑收入发愁呢,要是皇店能保持这个势头的话,起码眼下这段时间的内廷的财政不会那么糟糕了。于是几人也纷纷跟着皇上开始称赞盈利监,对高时明也恭维起来。
“不过,为何前两日都是进账六万两,二十五日才进账二万两?”朱由校表扬过后也发现了问题。
“回禀皇上,这是因为皇店现在卖的产品都是供不应求。前两日之所以有六万两是很大程度上是库存比较充足,但是到二十五日之前库存已经基本销售一空,二十五日卖的产品都是前天盈利监工厂才生产出来的。另外酒精厂要紧急生产一千斤医用酒精,也使烈火酒的产量下降很多。”高时明进行解释。
“既然供不应求,那就扩大生产。目前都哪几种产品卖的最好?”朱由校问道。
“目前玻璃厂的产品卖的最好,现在玻璃厂的产品依然是限量销售的。而且皇店还接到了不少批量订购玻璃厂产品的订单,玻璃厂最少要提高三倍的产量才能基本满足要求。酒精厂的烈火酒和甘霖酒卖的也不错,再提高一倍产量估计就差不多了。”高时明回答了好卖的几种,不好卖的直接没说。
供不应求,完全的卖方市场,这是他穿越前做生意时梦寐以求的状况,没想到在明朝实现了。既然供不应求那就提高产量,提高生产效率这个办法虽好可难度很大,还是扩大生产规模比价切实可行。
“那就扩建玻璃厂和酒精厂,增加产品满足要求。这两者需要多少花费?还有第二期的工厂建设的怎么样?”朱由校问到。
“回禀皇上,扩大玻璃厂和酒精厂,让两者产品达到现在的要求,需要大概三万两。二期工厂也在抓紧建设当中,现在主要是二期工厂的生产设备还没完全到位。”高时明回答到。
这是邹义插话“内帑拨八十万两修建庆陵后就只剩下三万两了,盈利监是不是把这三日的进账大部分都上缴内帑?”
“这十四万两是盈利监进账数字,可并不都是赚的利润。这十四万两里边,还有生产成本呢。”高时明听到邹义要把盈利监三日的进账大部分上缴内帑,急忙解释到。
“那这十四万两种有多少成本呢?”邹义现在的确也是因为内帑缺钱有点急眼了,听说盈利监的巨大的进账数字后,就想着让这些进账全部变成内帑的收入。
“十四万两中,成本应该有三万两,生产玻璃用的口碱等原料还是比较贵的。”高时明解释到。
“那去掉三万两,还有十一万两呢,眼下内帑账上就剩了三万两了。”邹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