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大朝会完毕后,朱由校回到乾清宫。开始第一件工作,看奏折。其实说是看,不如是说听,因为朱由校之前做皇孙时候没有出阁读书,大家都知道皇上基本算是半文盲。于是朱由校登基之后,一些弹劾人,辞官等需要皇上亲批的文章都是由太监来读,之后批阅的。现在就是曹化淳在读奏章,朱由校则边听自酌自饮。

    其实很多弹劾人的奏章都没多少营养,尤其言官们弹劾人的奏章。其他大臣弹劾别人如果最后查出是诬告,还要给以一定的处分。可是言官就不在此列,言官们的职责就是弹劾人,风闻议事。言者无罪,言官弹劾人骂人,即便是骂错了,也不会有丝毫处分。

    就是因为没有风险,但是弹劾人骂人却机会出名,给高官们当枪使能到高官们的器重进而升官。风险为零,缺又机会得名得权,基本上是稳赚不赔的买卖,故故言官们都拼命骂人。

    党争冲锋在前的也是他们这些人。而且什么都可以弹劾,比如某位官员穿戴有差错c官员家人犯错c出门坐轿子人数不对,武官出行没有骑马等等都可以拿来弹劾。所以,这几天除了那个弹劾兵部尚书崔景荣的都留中了。

    这是曹化淳念了一篇奏章,开头一样也是弹劾人的,本来朱由校并没有在意。但是他听到这个奏章是徐光启写的时候就注意起来了。

    徐光启他是知道的,明末大臣,还是科学家。这是个人才,自己一直没想好从何处着手改变大明,徐光启或者就是个不错的着手点。朱由校让曹化淳把徐光启的档案拿过来看,徐光启现年59岁,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人,大器晚成,42岁才中进士。明军败于萨尔浒后,升为河南道御史,练兵通州。

    徐光启的奏章,两层意思,首先是弹劾钦天监监正戈承四月初一预报ri食错误,造成恐慌,请求重新制定历法,再者就是叙述自己这半年练兵的经历,请求朝廷铸红夷大炮改进大炮和火器,并举荐jg通火器的李之澡参与此事。

    二个建议都很切合实际,徐光启还和西方传教士相熟,通过他可以接触到西方传教士,对知道后世历史轨迹的朱由校得意义这很重要,通过西方传教士引入西方近代的科学技术,是改变大明应该也是一个非常有效而实际的办法,徐光启是一个关键人。

    自己虽然从后世而来,关于科技技术是了解不少。可是后世更重的了解的理论和体系,可是对当下的科学技术水平了解并不太多。再者一个好汉三个帮,徐光启和他所认识的西方传教士们应该对自己有不小的帮忙。朱由校正在想怎么能增加军事实力呢,徐光启就给一个切实可行的建议,还推荐了李之藻参与改良大炮等火器。

    朱由校不由的心花怒放,徐光启两个意见全部照准,批给内阁具体办理。徐光启的确是难得的人才,有时间自己应该见见徐光启,当面好好谈谈。

    批阅完奏章后,他伸了伸腰。花露水的事情y错阳差的搞出了香水等东西后,花露水变的可有可无了。但是他之前想到的另外一样东西镜子,现在应该开始着手去做了。

    朱由校想的镜子当然是后世经常使用的玻璃镜子,现在这个时候明朝是什么情况,朱由校并不清楚。朱由校专门让王安派人去进行了调查和了解,原来这个时候明朝已经有玻璃镜子了,但是数量很少基本上都在皇宫。这些镜子都是当初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来中国从西方带来呈献的,民间有极少量是从吕宋等地方走私进来的。玻璃镜子这个时候极其珍贵,而且是有价无市被视为奇物。铜镜在这个时候依然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

    朱由校了解到这些情况后,首先把从皇宫找来一面玻璃镜子。他拿到后非常兴奋,反复把玩。拿到镜子后他仔细观察了镜子本身,玻璃不如后世的镜子那么平,后边镀的东西好像也不像是银。

    看完镜子本身后,他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