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2006年8月19日,她在日记里写道

    “天空渐渐落起了雨点,我和妈妈急急忙忙地往回走,许多数不清的雨点落在我和妈的身上,我瞬时间有种说不出的喜悦,我从来没有这么淋过雨,更没有这么坦然的淋过雨。小时候爸和妈一上班我就一个人坐在外面,碰上了下雨天我就会很害怕,慌张的祈求爸或妈赶快回来推我进屋所以总是错过了淋雨的机会。而这清澈的雨点在轻风的包卷下,落在我的胳膊上c手背上和头发上,那心里是从来没有过的坦然的甜蜜的浪漫感,很舒服,很舒服

    “我爱生命”她说,“但我不愿活”。

    我在张海超微博里看到这段视频。

    这是一个尘肺病患者临终前的呼吸。

    尘肺病是恶性呼吸道炎症,这个病不可逆转,随着肺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加重c有效呼吸面积的减少c通气和血流比例的失调,缺氧会导致呼吸困难逐渐加重。

    大量患者死于窒息。

    张海超的病已经发展到尘肺病三期,他在微博里一次次转发这个视频,公开说,“我可能活不到35岁。”我问他:“你转发时不觉得太刺激吗?

    他没有直接回答,说去年在河南洛阳他去看一些农民工,“有一个人,当地是吃面条,他只能吸着氧气吃的,吃几口饭就上不来气了,只能把碗放在那儿,歇一会儿才能接着吃,半碗面要吃一个小时,更惨的是他老婆已经离他而去了”他不只一次亲手埋葬过当年患病的工友,“我觉得一个人不应该这样被社会抛弃,不应该这样被家人抛弃。””

    比这个呼吸更可怕的,是没人听见这样的呼吸。

    2

    2009年6月,张海超在郑州一家医院用手术打开自己的胸膛,对肺进行活检,最终被确诊为尘肺病三期。医生说“恭喜你,你是尘肺病。”

    这句恭喜,近乎惨烈。

    但除此外张海超没有出路,他是河南人,因为长期接触粉尘作业,患上尘肺病,但企业和医院却不提供他之前的体检报告,没有病史,无法诊断。只能活检取证,舆论推动之下,2011年12月31日,新的《职业病防治法》修改通过并实施。第49条指出,“用人单位如果无法提供相关材料时,医院可以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c辅助检查结果等并参考劳动者的自述等信息作出职业病诊断。”

    张海超说他并不乐观,面孔都是隐忧。

    我问为什么?

    他说:“我的担心是在于它是不是能够真的执行,因为一个法律的尊严是在于它实施,而不在于它修改的多完美,它的条款多流畅,而在于它在现实当中是不是能执行,职能部门是不是能依法办事。”

    他说余生不多,要用剩下这点时间和补偿给他的钱来做一件事一一一一检验和推动这条法律。

    3

    我们跟着他去暗访。

    在福州疾控中心,他帮疑似尘肺病的患者汪云生申请尘肺病诊断,没有用人单位的材料,医生说“那不怪我们”。

    交涉无果,张海超只好亮出了自己的身份,名片上只有一张图,画着一个人扒开自己的胸膛,露出肺叶。

    医生说:“你就是张海超?哎呀,久仰久仰你的大名,英雄斗士啊,真的,没想到是你,你出现改变了我们职业病法。”

    他说:“只要你们别理解成我是找麻烦的就行。”

    “应该需要你这种人,这样子会解决问题。”

    医生当场受理了诊断申请,并答应敦促用人单位尽快提供相关材料。张海超说:“他不是给我一个面子,是怕自己万一有哪点儿过错被曝光。”

    但很多时候别人连这个也不怕,在福建省职业防所,他帮一个姓钟的农民工去要诊断,医生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