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穿着蓝色zhi fu的男人四处游走。
贫民窟是个低到尘埃里的,因为低,他们有人也曾努力去找过工作,但是也走不出去这里,在这里出生的孩子,也只能重复着上一辈所做的事情,逃脱不出去。
克诺多维奇的父亲和叔叔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生的。
克诺多维奇的父亲,已经很少有人记得那个男人的名字,因为后来大家都叫他“舒克他哥”,就连他自己也经常这样称呼自己。
敦克村是在这位好兄长的努力下建立起来的,这位“舒克他哥”代表着绝大多数原住民们的形象,只是比他们所有人都要有野心,而且狠辣了很多。
两个孩子相继出生,克诺多的父亲从小身上就带着这里人的烙印,他一点大就跟着大人们堵路抢车,稍微大点就时刻绑着木枪带在身上,而舒克不一样,他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带上了眼睛,因为窝在被子里看书的缘故。
在这贫民窟混的再好都只是第二等人,因为他们最初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走出这里,克诺多的爷爷看出了二儿子身上的潜质,于是他把大儿子天天带在身边教会他所有的生存格斗技巧,但是所有得来的钱都换做了体面的衣服和书包,将舒克送去了小村外面的学校。
舒克成了贫民窟第一个走了就再没回来的人,十年后大家才从报纸上看到他的消息。
理应克诺多的父亲应该讨厌这个托了他的福却没有给予半分回报的兄弟,但是他没有,反而,在他不断用血性手段建立小村的过程中,那个在外面世界生面的兄弟让他头上多了一圈荣光。
“你的孩子也会走出这里。”
抱着让孩子们可以逃脱苦难命运的想法,原住民们发狠的对这个世界投射黑暗的泥浆炸弹,让所有射程以内的地方变成他们的泥泞沼泽,他们尝试各种各样的“业务”,他们的财富如同滚雪球一样迅速增多,甚至有些人手上的金钱比乡镇里的绅士们还多,但是他们逃脱不了敦克村的烙印,不过他们的后代,出去的越来越多,留下的,就继续继承前业。
那些走出敦克村的孩子们,他们和自己的父母都有着相似的想法,就是和这里脱得越干净越好,所以没有人再回来过,甚至没有半点消息。
除了克诺多维奇。
克诺多维奇回来的当天,他的父亲就被气的发了病,没过一个月便病逝了在了那张他躺了一辈子的土床上,来祭拜的人们一边弓着腰朝他的遗体鞠躬,一边斜着眼睛悄悄打量着这个年轻又英俊的男子。
克诺多维奇回来的原因并不是绝大多数人想象的那样,实际上,他在外面的生活过得比绝大多数的敦克村后代们要好,而且好得多,但是他的内心深处,和他的父亲一样,是个完全属于这里的人。
不到一个月,敦克村就见识到了什么才叫“知识就是力量”。
而对于沈白而言,他可能花了有些多的时间,才慢慢意识到那个男人的力量。
沈白第一次意识到克诺多的厉害,是坐在他的腿边围观了一场敦克村叛徒的下场。
被一圈毛靴包裹在中间的男人,带着这个时代文化象征的金边眼镜,他的白色衬衫被拉出了褶皱,男人在站好之后下意识的将袖边的褶皱抹平,然后推了下眼镜。
冷汗顺着男人的额角流下,但是光看他的外表,男人的表情和动作没有过多的泄露什么情绪,甚至于在对答的时候也有条不紊,相较之下,衬得旁边的原住民们有一种文明未开化时期的野蛮,让人看不出谁会成为最后的赢家。
倒是个令人佩服的男人。
沈白托着脑袋,黑溜溜的眼睛望着那群人的方向,因为他小小的身子缩在克诺多的脚边,又穿着克诺多前些日子叫女人们给他做的毛外套,所以看上去活像一只小奶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