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的只有3%左右。很多公司经过了大起大落,其成败兴衰的背后固然有客观环境的因素,但不可否认有管理方面的主观因素。在同样的环境下,有的企业主动适应变化,创新变革取得了令人赞叹的绩效,而有的企业却因没有持续创新、不断变革被挤出了时代的主流。
然而,当许多公司在无情的全球经济中像多米诺骨牌一样纷纷倒塌时,韦尔奇却创造了通用不倒的神话。
韦尔奇是一个“个人和公司的变化大师”。这位通用电气公司的前首席执行官是这样谈应对变化的:“不断改变自己,改变公司,是这个时代的两大挑战。主管们一定要改变自己,必须学习新技能,使自己更称职,并跟上时代的快速发展。公司也一样,停滞不变的公司只会走向死亡。”
韦尔奇喜欢新点子。他喜欢问员工:“谁没新点子?”他常说:“如果你从来没有过新点子,不如辞职,我们每天起床,都有一大堆的机会。如果你经营一家资产达700亿美元的公司,你会做很多的错事,而可以加以改善的事情简直是不计其数。我们要改善的事情随着时间愈来愈多,却不会减少。”以这种非常积极的态度来看,什么事都可以改善和解决,而且这种态度确实有效。
曾为世界上的大公司如杜邦、诺基亚、可口可乐等一些企业提供过咨询服务的一家公司的总经理面对多变的市场,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处在今天这样一个不特定的环境中,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围绕着市场,持续不断地进行创新与变革。企业的领导者惟有在不停的创新与变革中,才能预见变化、把握变化并顺应这种变化。”
《商业周刊》评出了2001年全球最好的25位经理人,EBAY的玛格丽特C惠特曼被评为第22名。惠特曼确实不简单,1998年5月接手EBAY时,她对支持网上购物的技术还一窍不通,但这并不妨碍她做生意,她把货物从1美元的CD扩大到500万美元的飞机,购物覆盖全球。2001年的业绩是:海外业务比例从2000年的7%提高到2001年的14%;以固定价格卖货,因此提高了16%的销售额。她说:“有上百万的买卖者是我们的福气,我们的调整要比所有公司都快。”
持有同感的,还有许多中国的企业家。比如,方正集团总裁张兆东在谈到方正的成功经验时曾说了这样一段话:“我认为持续创新,保持和加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中国民族高科技企业发展的关键。这其中,最难得和最需要中国企业去努力的,是坚持开发和保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方正成功的发展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
春兰(集团)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陶建幸的体会是春兰从小做大的经验就是在不断调整中发展。陶总说:“在市场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企业从适应到不适应又到适应,这个过程是不断地获得经验的过程。1985年我刚上任时,接手的是一个又小又穷的厂,我的作用是告诉大家我们可以做好。1995年以后,企业发展成了三四十个单位,这时的主要问题是解决多元化企业内部的统一运作。我们花了五年的时间解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体制创新问题,创新就是要让企业在新的形势下持续健康地发展,这也是为公司发展迈出的最重要一步。”
英雄所见略同,从更高层次上认识,这也正是企业生存的使命逼迫企业家不得不去创新。正像比尔盖茨反复强调的那样:“每一个组织的核心能力是不同的……但是每一个组织,不仅仅是企业,都需要一个核心能力--创新。”
《亚洲周刊》在2002年5月份推出了25位杰出的亚洲年轻企业家,中国的丁磊和杨澜入选其中。《亚洲周刊》对这些年轻人的评价是:他们不因循守旧、不依附家族,具有全球化眼光、创业者天xìng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