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神车”本身便无声地旋起、升高,“倏然远去,其行如飞。”(《梦溪笔谈》沈括语。)随后眨眼之间,神车就不见了。天空晴朗,连云朵都没有。只有一轮太阳,还无声无息地留在空中。

    这时候,水梦薇落下地来,她一下于发疯似地叫开了:“他上天去了!神车把他接上天去了!”

    董秋萍一直跪在地上,目瞪口呆,这时才回过神来。她没有哭喊。只是泪水如泉一般涌了出来,忽然向着天际不住地嗑头膜拜。然后.她直起身子,呜咽着说:“长启是奎神转世,是专门下凡来诛杀妖道陶仲文的。如今功德圆满,天庭将他接回上界,封神正果去了。”

    家将、仆役尽皆相信这种说法,一听之后,众人黑压压跪了一地,纷纷向天上顶礼膜拜不住磕头,虽不是和尚出家人,却不时从中间发出“阿弥陀佛”的喊叫声。

    水梦薇不相信这说法,但又找不到别的解释。她抱起地上的女儿,望了许久,才说了一句“孩子,你以后见不到父亲了!”

    这句话才勾引起了董秋萍的无限心事。她抱起放在地跟儿子,哇地一声哭了起来。哭着哭着,两个女人抱在一起哭成了一团。但这哭声除了悲伤外,没有丝毫怨恨。古人对“神”

    只有敬畏。

    “奎神”古长启,被“天车”接(吸)上天去了!

    “奎神”古长启,成神正果了;

    这个消息,一下子传遍了武林。

    武林轰动了……

    奔马在道上飞驰,是听到消息的人急于把消息传回本门。

    飞鸽在天上急飞,也是为了把消息及时传回本门。

    一时间,各门各派,纷纷派出大批人手,奔赴九华山一带严密搜寻。他们是为了寻找古长启么?非也!他们是在找“神车”、找“天车”!只要“天车”再出,再落出一颗“神珠”来,谁能拾到“神珠”,便会成了第二个武林神人“奎神”。

    北宋嘉佐年间,“天车”出现在扬州一带。状如一颗颗大如月的“珠”,在天长县、镇社湖、新开湖等地时隐时现。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道:“樊良镇正当珠往来处,行人至此,往往维船数宵以待现。”樊良镇人还在“珠”(天车)往来处修了一座亭,专供好奇者居亭观看,并“名其事为‘玩珠’亭。

    那时那一带很热闹。但比起此时的九华山,就算不上什么热闹了。九华山这座从唐未灭法以来变为无人荒山的野间,一下子挤满了成千上万的武林人。谁都想一睹“天车”,象当年的九华高僧一样追上去,再拾到一颗“神珠”,再成为武林的武功神人,在武林中大大风光一番。

    可是,人们失望了。上万武林人在九华山九十九峰寻找了几年,根本就看不见“天车”

    的影子。人们扩大了搜索范围,东起宁国、北至铜陵、西到安庆、南至黄山甚至屯溪,还是看不到神车的半点影子。

    于是,寻找的人数,一下子从一万骤减到近千。

    再找了几个月,这近千人又减到不足一百之数。然后,渐渐地只剩下几个人在寻找了。

    到了后来,一个寻找者都不见了。九华山又成了一座荒山。

    寻‘神”者们大概省悟到:与“神”打jiāo道,靠的是缘分。“寻找”是找不到的。

    于是,许多寺庙里的“奎神”一下子香火大盛。附代着连二十八宿都沾光得到了许多香火。有些武林人甚至在家中塑起了“奎神”相,晨昏膜拜不息。

    隔了几年,拜‘奎神”的人也不拜了。因为拜来拜去还是那个样子,也没见谁多为“奎神”烧些香火,就一下子变得好得不得了,变得武功高得不得了。于是拜的人不拜了。

    上九华山前,古长启带着两个夫人住在武昌。古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