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品官人制下的魏国官吏们对山涛抛出的这种面试感到好奇,因而欣然地接受这项考核。每次山涛都会问三个问题。第一,如何让河内郡的臣民过上安宁欢乐的日子呢?山涛心中的标准回答中,必须引用四书六经中的原话,特别是四书。关于这个问题,如果想要获得山涛的好感,就得先引用《论语》这段话:“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再引用《易传》这段话:“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还要引用《孟子》这段话:“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之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如果要加分,可以再引用《论语》这段话:“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和《易传》这段:“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第二个问题是,如何让河内郡长治久安呢?回答必须有《论语》中的几段话,一段是:“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一段是:“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一段是:“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无所措手足。”上面三段用之则加分,但如果没有下面这段,就算不合格,他就向上面推荐。这段《论语》是:“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第三个问题是,如何保持河内郡的社会和谐呢?必须用《论语》回答:“礼之用,和为贵。”必须用《孟子》回答:“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必须用《易传》回答:“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事实上这些问题对于熟读儒家经典的人来说并不难回答,只是当时真正阅读儒家经典的士人其实很少,当时是风尚所至皆谈老庄,九品中正制和举荐制只推荐士族豪门和名士,这两者都不需要学儒。因此,尽管开始时可以因新鲜感而接受这种面试,越到后面却越使人反感了。山涛在老庄和孔子之间的摇摆不定,其实正是这个时代的象征。现在并非单一依赖一种学说的时代,但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这个奥秘,只顾顺着自己的好恶行事。最后山涛放弃了这种面试,但他心里已经很清楚:自己位列三公,已经不是空想了。那么多的号称有才的官员竟然不知道治世需要儒学,只知道跟着潮流清谈,而朝廷不管如何糊涂颟顸,最终总是需要依靠做实事的人而不是只知清谈的人。所以,此次经历反倒使山涛加强了对儒学的进一步钻研。
果如所料,由于谈儒者唯山涛而已,河内郡刺史便不知自己所以然地向朝廷奏请提升了他。这一次给他的职务是上计掾,九品,薪俸粟四百石。上计掾的职责向朝廷报告郡里的重大事务,这使得他终于有机会直接面见尚书省和中书省的长官。山涛相信以自己这张不可改变的笑脸,一定能获得上司的重视而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每次去洛阳报告,他都笑呵呵的,并不失时机地送上河内郡的上好佳酿给尚书郎等各级官员。就在这个阶段,他结识了夏侯玄c何晏等朝廷显贵,并很快被郡里举了孝廉。举孝廉意味着他具备了直接进入朝廷担任京官的资格,这是他当官道路上一个突破性的事件,犹如从田间小道直接上了官道,原来只能步行,现在不能能骑驴子而且也能骑快马了;而正如俗话所说:条条大道通洛阳,官道总是直通京城的。
“做官究竟有什么好呢?”透过书卷c米酒c清谈c儒家c笑脸c诗赋等等事物积聚而成的层层迷雾,嵇康望着山涛在时光中渐渐模糊的背影,不解地说。
阮籍笑道:“我们不也如此?”他仰天长叹了一声,“如果我们不做官,终究会被官做了。”说完,他一个转身也去做了官。
山涛被州里调去任从事一职,分管河内郡政务。河内州就在洛阳城北,登上山头,几乎可以望见洛阳城高高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