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官方陷入了尴尬――第13话《奇怪的寻亲杀人案》中的“广田雅美”早已被捕,连真实身份“宫野明美”都被抹煞了这厢突然蹦出来一个“宫野明美的妹妹”,显然是给tv版出了个大难题无奈之下,tv版重新创作了《黑暗组织十亿元抢劫事件》(第128话),将“宫野明美”再次带入tv版,为哀在tv版中的登敞129话《来自黑暗的女子》)铺平道路尽管这样,tv版的这个铺垫仍旧显得很突兀毕竟漫画中的宫野明美早在单行本第二卷就登场了,tv版中却直到哀出场前一集才匆匆交待由此,尽管tv版对待这个原创案件的创作态度尚算端正,但无论如何也无法完美地自圆其说这样看来,“灰原哀”的出现,倒更像是青山刚昌报复tv版的信号弹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觉得哀的出现是早有定数的,“宫野明美”只是青山在创作初期为哀出场埋下的伏笔而已但有个作家曾经说过:“伏笔的存在,不是靠埋,而是靠挖”某些时候,作品到了关键处,难免会出现与前文遥相呼应的情节设定――这一部分最容易被读者认为是“伏笔”,而实际上很可能并没有在作者的预期之中,而仅仅是作者写到了兴头上,翻翻底牌而已对于青山刚昌这样的连载漫画作者,在连载初期就安排好全部情节是很不明智的做法――不仅劳心费神,而且难以应对突变相对的,随着作品连载对故事进行同步创作,是多数连载作者的不二法门那么,所谓“宫野明美”这个“伏笔”,恐怕是在哀出现之后才形成的――这不无可能
创作哀的动机
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致使青山产生了创作灰原哀的动机呢?这要先从《柯南》的读者定位说起《柯南》创作初期(1994-1996年)是只有漫画连载支撑人气的阶段这一阶段《柯南》无论是叙事风格还是人物塑造,都没有脱离当时青山刚结束的连载作品《yaiba》风格的藩篱由此,《柯南》尽管选取了推理题材,读者群也没有明显的低龄向定位,但仍旧会给人类似《yaiba》的低龄向传统冒险漫画的感觉
于是,1996年《柯南》由ts正式负责tv化时,官方对《柯南》的宣传定位也明显地趋于低龄向版的播映无疑给《柯南》带来了空前的人气,但由于宣传定位的问题,《柯南》在很长时间内被公众认为是“儿童推理作品”这种状况似乎与青山本人的创作初衷相悖,于是他在tv版播映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努力地提升《柯南》的故事层次,无论是叙述技巧还是角色性格方面,都在尝试着摆脱《yaiba》风格,向正统“少年漫画”方向迈进但是,此时官方对《柯南》的宣传定位仍具有明显的低龄趋向,这一问题至今都没有得到很好的改观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甚至阻碍了《柯南》“提高观者年龄层”的尝试
官方将《柯南》摆在“低龄定位”这一现象,由tv版初期对原著的篡改可以窥探一二:初期tv版一直对黑暗组织避而不谈比较明显的例子是《新干线大爆破》,在原作漫画里是道出g和v一dka这两个名字的关键剧集,到了tv版却被改成了两个“长相相似”的人,且最终被警方抓获;同样的,《奇怪的寻亲杀人案》原作漫画中,凶手广田雅美的真实身份是黑暗组织成员0“宫野明美”,并在结尾处被g所杀但tv版很干脆地跳过了这一桥段,让“广田雅美”直接扮演杀人犯角色直到被捕为什么初期的tv版要极力回避黑暗组织的存在呢?比较合理的解释是:初期tv版的观众定向年龄层次较低,在日本这样分级制度明确的国家,诸如“黑社会”“毒品交易”这类敏感字眼也会尽量避免在低龄化作品中出现“黑暗组织”的存在无疑是犯了这个忌,被屏蔽也是很自然的
但这样一来,青山笔下的角色们就成了受害者这其中,最大的受害者莫过于宫野明美原本是组织中较为无辜的短命可怜角色,在tv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