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旧五代史·唐武皇纪上》云:“黄巢犯长安,僖宗幸蜀,陈景思与李友金发沙陀诸部五千骑南赴京师。”所谓“沙陀诸部”,即沙陀三部落。他们后来都跟随李克用进入河东,成为代北集团的核心力量。李克修c李克恭c李克宁三兄弟c杨光远之父阿登啜c刘知远之父刘琠以及郭绍古均为沙陀人,康义诚为代北三部落人,安怀盛为沙陀三部落人,这些都是明确的。此外还有史敬思,《全唐文》云:“大王父讳怀清,皇任安庆九府都督;王父讳敬思,皇任安庆九府都督;显考讳建(此处史书缺六字)兼九府都督。”史匡翰为史建瑭之子,故此“王父讳敬思”,即史建瑭之父。“安庆九府都督”,应该就是沙陀三部落之一的安庆部落都督,因此,史敬思及其子史建瑭,亦均为沙陀三部落人。而史俨,从其姓氏及籍贯看,也很有可能与史敬思为同族。至于史敬镕,从其姓名看,也很有可能是史敬思的同族,至于其占籍太原,应该与康思立一样,是后来之事。
另一五代大名人c后唐明宗李嗣源,一般都认为他是沙陀人,但在新c旧《五代史·唐明宗纪》中,或作“世本夷狄,无姓氏”;或作“代北人也,世事武皇,及其锡姓也,遂编于属籍”。可见其族属不是很明确,姑且将其列入沙陀人之列。李存孝(即安敬思)c康君立c安金全c安元信c康福c康思立c康延孝c安福迁,史籍或不曾明确记载其族属,但从他们的姓氏及籍贯看,应该也都属于代北胡人。比如康君立,史称他“世为边豪”,康君立也每每自称“吾等虽权系部众”c“我等边人”等等,可见其出身应为胡人。又如安金全,新c旧《五代史·本传》均作“代北人”,而在其子《安审琦传》中,明确记载“其先沙陀部人也”。石敬瑭的族属,后世学术界已多认为系昭武九姓石国人,则其父臬捩鸡亦为昭武九姓胡人。
所谓“五部之众”或“五部之人”,有时是指沙陀三部落和契苾c吐谷浑五部。史籍也多有将这五部相提并论的记载,如前引会昌二年,振武节度使刘沔“率吐浑c契苾c沙陀三部落等诸族万人”讨击党项等等。但是在大多数场合,“五部之众”或“五部之人”是一种泛称,如在李克用杀害段文楚事件中,康君立谓李克用:“公家父子,素以威惠及五部”;天复元年,李克用致朱全忠的信中,声称自己“胜则抚三晋之民,败则征五部之众”;以及前引李友金在代州募兵3万,“皆北边五部之众”等等,这里的“五部”c“五部之众”,就是对代北地区蕃胡部落的泛称,所以李友金所募集的“北边五部之众”,《通鉴》之中则都称作“北方杂胡”。“杂胡”亦即“杂虏”,胡三省对此解释为:“谓退浑c回鹘c鞑靼c奚c室韦之属”。故可将代北地区沙陀三部落以外的蕃胡部落如“退浑c回鹘c鞑靼c奚c室韦之属”统统称作五部之众。
最后便是代北汉人。由于代北是蕃汉杂居的地区,而许多蕃族往往冠以汉姓,因此辨别其是蕃是汉,实属不易。将史册中未著明为蕃族和安姓c康姓以及存有疑问的白奉进以外的代北人均当作汉人看待,或许不至大错。这样的话,在李克用统治集团核心,代北汉人至少占了三分之一以上。他们中既有李克用的义儿如李嗣本c李存进c李存璋,又有李克用最重要的谋士和腹心盖寓,还有被视为李克用“左右手”之一的李承嗣以及李克用c李存勖的重要将领周德威,这一切说明了代北汉人在代北集团中的重要地位。
须知代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杂居区,“纵有编户,亦染戎风”。所以沙陀人并不把代北汉人看作异己,而代北汉人也并不把沙陀人当作异类。于是在“英雄立功名富贵”利益的趋使下,代北的汉族豪强们也纷纷起来追随李克用。在杀害段文楚c拥戴李克用事件中,除李尽忠c康君立c薛志勤等人外,程怀信c王行审c李存璋c盖寓也是积极的参与者,从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