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新潞帅在代州任上做他的李使君时,名声就十分糟糕,此时身登一方节帅宝座,暴虐贪婪之心必然更盛,在潞州必然出事——当然,李曜会这么肯定,也是因为历史上早有记载。

    事情是这么回事:今年二月,朝廷加封朱全忠兼中书令的同时,李克用率兵攻打云州防御使赫连铎,攻克云州东城。赫连铎于是向卢龙节度使李匡威请求救援,李匡威很讲义气——其实是深知唇亡齿寒之理——立刻率军三万赶赴云州救援。二十日,河东将领安金俊在激战中被流箭击中身亡,万胜军使申信向赫连铎投降,就在这时候,又恰好有幽州的卢龙军赶来,李克用无奈之下,只好率领人马返回太原。

    此后,李克用顺道南下巡视潞州,因为昭义节度使李克修平日里质朴节俭,加之李克用虽为河东节帅,但对内来说却也是他的堂兄而不是外人,所以在招待李克用的酒食及其他用品方面就有些不够丰厚。没料到李克用误会了,认为李克修对己不恭而恼怒,不仅辱骂了他,还将其笞打(用荆条抽打,是唐时处罚犯人最轻的一种刑罚)。李克修再怎么说也是一方节帅,受到如此羞辱,自然羞愧怨愤,不想竟致身患重病。

    才到了三月,潞帅李克修就这么因为郁闷而死掉了。李克用惊愕之余,潞州也不能丢掉不是?于是上呈表章,任命他的弟弟代州刺史兼决胜军使李克恭为昭义留后。

    所谓留后,乃是唐代节度使c观察使缺位时设置的代理职称。玄宗时,宰相或大臣遥领节度使,节度使出征或入朝,常置留后知节度事,以后成为惯例。安史之乱后,藩镇跋扈,河北三镇和淄青c淮西诸镇的节度使多于临死时遗表请以子弟为留后;也有节度使死后,军中拥立他的子弟或大将为留后的。朝廷有时予以承认,随后即正授节度使;有时不予承认,另授节度使,往往导致战争。地位略次于节度使的观察使,也在缺位时置留后。

    李克用这样的强势大藩镇,潞州眼下又是他的地盘,他任命自己的弟弟做留后再上表,朝廷自然只能予以承认,难道还不同意不成?

    但是接下来,赫连铎c李匡威上表请求讨伐李克用的表章却到了长安。与此同时,朱温这个李克用的宿敌也向朝廷进言说:“李克用最终会成为国家的祸患,现在趁着他势力衰败,臣请求率领汴州c滑州c孟州三军,与河北三镇共同出兵,除掉李克用。恳求朝廷任命大臣充任统帅。”

    眼下唐廷的宰相张浚,当初是由杨复恭向朝廷引荐,并凭借杨复恭的势力得以晋升的,杨复恭后来失宠,张浚便又去依附田令孜而疏远了杨复恭。此后因为一连串的事件,田令孜逃到成都被贬,杨复恭再次得势,他对张浚自然深怀忌恨。而皇帝因为深忌杨复恭与李克用c王重荣之间的关系,知道张浚与杨复恭有怨仇,便格外地亲近倚重张浚。

    当初李克用讨代黄巢驻扎在河中时,张浚正充任都统判官,按照一般官场惯例,这二人应该有些交情才是。然而李克用性子高傲,偏偏很是蔑视张浚的为人,听说他做了宰相,居然私下对传达诏令的使臣说:“张公好虚谈而无实用,倾覆之士也。主上采其名而用之,他日交乱天下,必此人也。”

    张浚这人,本就不是什么雅量高致之人,听到这些,自然对李克用怀恨在心。而杨复恭本来就看好和亲近李克用,这下两人的关系就更紧密了。皇帝与张浚谈论古今的乱世治理之时,张浚就趁机说:“陛下如此英明睿智,却在内受制于宦官c在外受制于藩镇,臣对此日夜痛心疾首。”

    痛心疾首不能光说不练,于是皇帝向张浚询问当今最为紧迫的事情是什么,张浚立即回答说:“以当今天下之形势,做任何事情都不如强兵以威服天下。”皇帝恍然大悟,深以为然,于是大规模招募军队,聚集在京师长安,人数达到十万。

    等到朱温等人请求讨伐李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