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刚翻看这篇论文时,先是漫不经心,接着精神一振,最后坐直了身体。
郭小洲知道这篇“论文”肯定能打动他。对于刚履新省长助理的成刚来说,目前最缺的是政绩突破口。如果和上一任助理一样,按部就班,顶多就是辅助省长的苦劳,没有个人的声音。
而成刚从某种程度上说,和他一样,是仕途新星,不同的是阶层不一样。两人都需要一把利剑。而这篇论文就是他们的共同点和出鞘的利剑。
当然,要想成功实施这个战略性计划,就必须得到省级权威支持,最终落实公关立项。由成刚出面当然把握更大。
成刚看完,默默放下论文,轻声说了个“好”字。
“这篇论文是在老师的指点下完成的,目前还有待完善。”郭小洲没有把筹码全部抛出,比如这篇文章会在经济参考发表,甚至还会在国家级内参刊登。他接着递上第二份文件——陈武大桥立项申请报告。“这是我和青山市市长谢富丽一起起草的立项申请。”
成刚在省厅局工作多年,深谙署名之道。有些文章如果用a的名字发表,和用b或者ab联合署名发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他没有继续看这份立项报告,而是问他,“程老是什么意见?”
要知道,在西海省十几年前就有个“武江城市圈八加一规划”,当时他作为八加一城市所在县的县长,不仅了解当时的内情,甚至曾经进入武江城市圈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并和西海省发改委c华夏科学院地理和资源研究所c省社科院c省发展研究中心以及武江大学共同参与课题研究。
当时的开局轰轰烈烈,热火朝天,但随着新任省委书记的上任,计划无限期搁置。
郭小洲回答道:“老师认为,顺武广经济走廊打通后,可能惠及十一个县市,经济提振规模达到八千万人,其影响力和辐射广度长度将远远大于武江城市圈规划。”
成刚点头,“必须承认,尽管武江城市圈规划能整合周边八个县市的经济体,但相比这个经济走廊就显得提振力不够,没有惠及西南部贫穷落后地区。”
听到成刚的表态,郭小洲信心大振,他说道:“关于武江城市圈概念问题,我曾经请教过老师,他说城市圈进程之所以一直停滞不前。原因是省城和周边城市政治经济学的竞争。”
“这话如何理解?”成刚颇有兴趣的问道。
“过去,我国城市间的授权是政治经济学的竞争而不是产业体系的竞争。只要国家给予一个城市授权,并给予一系列优惠政策,允许先行先试,其结果就是该城市的经济马上超越周边城市,得以快速发展。而种种政策优惠,使得一个城市发展总是与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切蛋糕,切得多了发展就快了。所以过去二十年间我国城市间的竞争是政治经济学的授权竞争,其最大的特征就是城市与城市互相排挤,因为给你就不给我了,所以城市间的结合变得很少,没有形成产业体系的竞争。”
“而顺武广经济走廊不会有任何优惠政策的倾斜,一条路,一座桥梁,便能形成一个高度调配的经济带,这种形成是自发的,是自我生长的,不依赖政策扶持,城市和城市间不会产生摩擦,不会产生一些,‘我的税收该交给谁?究竟是你管我还是我管你,是你带动我还是我带动你的问题’。
郭小洲继续说,“我记得老师给我们上过一堂课,说资源配置不应该以行政边界为疆界,而应该以资源内在配置的规律c以投资报酬率的高低作为资源流动过程中的配置边界。因此,顺武广经济走廊就是要打破当前以政治经济学竞争为主,以产业体系竞争为辅的现状,要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
“论文和立项申请暂时放在我这里。我找机会向丁省长汇报。”成刚起身,“我今天很想请你喝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