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看。
“二姑爷好好的,如今帮着人安置那些个灾民呢,让小的回来报了奶奶和侯太太,且放宽心。”袁大志首先就说了候彪的安全,王元儿松了一口气。
“这次涝灾的范围十分的广,长乐镇不但发了山蛟,长乐江的水因为大暴雨,水位暴涨也溢出来了,和这山上来的洪水冲撞在一块,淹了大半个的镇子,房屋基本都是泡在了水里头的,有人腰深,低处的都已经过了头了。”
袁大志脸色煞白着,抖着唇道:“还有周边的许多农田,全都被淹了,到处都是水。来京城的路上,有些地方的水位也到了小腿高,好多难民往京里赶。”
“长乐镇上的人,都迁走了吗?”王元儿的脸有些阴郁。
“大部分都已经迁走了的,就有几户人家不愿意迁,结果”袁大志想到自己看到的情景,脸色十分难看,道:“这没迁走的人,都往山上跑,有些人跑不掉,都被山洪给卷走了,估计也死了好几十人,还有孩子。”
王元儿闭了闭眼,只觉得心里堵得跟什么似的,道:“今年这涝灾是严重了些,庄子上什么的只怕也都好不了哪去,你先下去歇着,回头还有好多事要处理。回头去八里胡同一趟,亲自给二姑奶奶禀了二姑爷的消息吧。”
袁大志应着躬身退下了。
王元儿颓然地坐在榻上,脸色极是难看。
“奶奶,您先喝口茶定定惊。”冬雪奉了一杯红枣茶过去。
王元儿接过,抿了一口问:“容仪娘娘那边可有什么消息传来?”
冬雪小声道:“使了一个小太监过来,说是皇上在听了长乐镇发了蛟的消息,立即就去探望安慰容仪娘娘了。娘娘说了,她那里一切都好,让奶奶放心,让奶奶多保重身子。”
王元儿吁了一口气,道:“娘娘那边我如今倒是可以放心,倒是你家二爷”
“去叫了钟嬷嬷来。”她捏着眉尖,半晌才吩咐道。
这次崔源出去,她把秋河和陈枢都赶到他身边去跟着,两人都是得力的,如今一出去,打听消息的好手就少了。
看来自己于人手的布置上还是差了点,一旦出点什么事儿,就感觉施展不开来,要探听点什么消息,做点什么,都无人可用。
没一会儿,钟嬷嬷便走了进来,曲膝对王元儿行了礼。
“嬷嬷不必多礼,坐。”王元儿指了炕下的杌子说道。
钟嬷嬷道了声谢,侧着身子坐了。
“二爷有些天不曾传了信来,我这心里头实在是担心和不安,嬷嬷,你们一家都在京中已久,你看让你家大儿出去探听一下消息如何?”王元儿开门见山地道。
崔源自十来岁就跟着景帝在外头晃,他身边得用的除了秋河这个侍卫,就是陈枢这个小厮,至于自己的奶娘,就管着院子,而他的奶兄,就帮管着一个庄子。
钟嬷嬷一听这话,心中就活跃起来,道:“二奶奶吩咐下来,奴婢自不敢不从,我这就回去让他过来听差。”
这可是要用人的时候,若是得了赏识,以后就算老大的不能挪了位置,孙子们也该有个前程啊!
“不急。你那个孙子今年也有十一了吧?”王元儿想了想问。
“回奶奶的话,再过两天就是十二了,小子野得很,三天两头就往外跑。”钟嬷嬷回道。
王元儿笑了笑,道:“半大的小子,哪里有困得住的?你去叫了他来,我这也有个事去托他跑跑腿。”
钟嬷嬷眼睛一亮,连声应了,喜滋滋的去回家去叫人。
王元儿呆坐在榻上想着事情。
到底是什么事,才让崔源这么多天都不曾传了信来呢,是出了什么岔子?还是因为别的?
便是出了岔子,也该有什么消息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