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泌揣着拂尘站在一旁闭目养神,行军作战的事情他不懂,不过圣人要他来,应该是想考量考量李,毕竟还是需要一个皇太子来稳固李氏江山。与李泌相比,南亦远更显得多余,他乃长歌门人,无端被李泌与门主杨逸飞安排到李身边,即不能谋兵布阵,又不能行军打仗,若说理由……南亦远垂下眼眸,他已听不进郭子仪的谋划,心中只想到一事:长歌门虽是江湖门派,但其中不少人身处朝堂,其中不乏名相张九龄之流,李泌如此安排,是要让长歌门辅佐成王,恐怕不久之后,李的身份会加尊贵。
在场几人之中,只有皇甫濯认真听着郭子仪的布局,他目不转睛地盯着地图,点头道:“史思明已有降唐之心,此时唐军若再胜安庆绪,那贼人定走投无路!”十多年前的雁门关一役的仇还没有报完,除非狼牙军全部歼灭,不然苍云不会放过一个背叛他们的人!
第三章
郭子仪建议趁叛军内讧,军心不稳之时,唐军直奔邺城,一举剿灭安庆绪。皇甫濯附议郭子仪,认为此时乃是良机,若像收复西都之时决策错误,叛军定会卷土重来。
李泌揣着拂尘往南亦远那边靠近,南亦远心里一直提防李泌,人言多智而近妖,李泌就是这类人,似乎所有的一切都能算中。
李泌早已看出南亦远对他的戒备,他装作不知,挥了下拂尘,弯起嘴角笑呵呵地问南亦远:“南先生对行兵布阵不感兴趣?”
“我对官场更无兴趣。”南亦远冷冷地回道。
李泌吃瘪,他不得不怀疑长歌门派南亦远过来是故意让李泌难堪的。李泌思量自己在长歌门做客时与长歌门人相处颇欢,却是不记得哪里得罪了南亦远。不过,自南亦远来到洛阳,对朝中之人皆无好颜色,李泌只道南亦远厌恶官场。奈何站在李身后之人与长歌门门主杨逸飞乃是至jiāo,而当今天子立李为太子之心摇摆不定,李泌为助李成为太子不得不忍下这口气。好在李泌一直在纯阳宫悟道,道心还算稳固,没被南亦远冲得崩了神色。
“不论南先生有无兴趣,如今双脚踏进这里,南先生也得走下去了。”李泌笑微微的,眼里闪着狡狯的光芒。
“长源公有话直说,即是门主让我前来接应那人,身为长歌门人,我自当尽心竭力。”南亦远故意压低了声,态度并没多大改变。
李泌瞥了一眼郭子仪,见对方仍在与李和皇甫濯详说战局,他捋须笑道:“南先生与皇甫将军可是旧识?”
神色淡淡的南亦远微微变了脸色,眼角余光在李泌似笑非笑的脸上划过,南亦远将负在身后的手放至身前,若李泌不安好心,他定立时将李泌毙于掌下!
感受到来自面前人的压力,李泌道:“南先生戒心不小。”
“你若想借苍云军之力助成王,我自是管不着。但你若将皇甫濯拉进这浑水中,不论你是那人恩人,还是天子近臣,我定唯你是问!”
南亦远的威胁绝不是说说就算,然而李泌去摇了摇头:“皇甫将军已在朝中,早就身不由己,我不过是想帮助皇甫将军能够从这朝中全身而退罢了。”
南亦远挑眉,他不信李泌会有如此好心。
“如今天下情势南先生看得透彻明白,圣人虽收复两京,但外有虎豹,内有豺狼,那位担心的也正是我所担心的,若想李唐恢复盛世,唯有靠一人力量。”说着,李泌偷偷瞧了一眼正凝神听着郭子仪讲解战局的李一眼,他所说的“一人”,就是成王李。
南亦远也看了一眼李,虽说李为人端厚,但与那人相比,终究差了一些。只可惜那人在太原锋芒毕露才会行错一招,险些身首异处,如今只能于暗中行走,这天子位终究不是他的了。
“若助成王登基,皇甫濯如何能脱离泥潭?”南亦远认真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