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还有一个12岁女孩的例子:她是一个志向远大的女孩,深受父母的疼爱。可是她却十分嫉妒自己的妹妹,处处表露出对妹妹的敌意,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她总是时时关注着妹妹是不是得到了父母的偏爱,是否得到了更多的糖果和零花钱。有一天,她偷了同学的钱,结果受到了惩罚。我很庆幸自己有机会向她解释事生的原因,让她不再有嫉妒妹妹的心理。并且,我将这一事实也告诉了她的父母,让他们不再让姐妹俩对立,也不再让她有父母偏爱妹妹的想法。这已经是20年前的事了。如今这个女孩已经成人,人很和善,并且也已结婚生子了。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有犯过大错。
罪犯性格的构成
之前我已经论述过关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危险况,如今我想再重复一次。因为只有认清了他们犯罪的原因,才能帮助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所以我们一定要重申这一问题。容易犯罪的儿童一共有三类:一是身体残疾的人,二是受宠的人,三是被忽视冷落的人。
在那些我亲眼所见或从报纸书刊上得知的对于罪犯的描述,我想找出罪犯的人格结构。我现,对此做深入研究的关键是从个体心理学方面来进行阐述。我想再举几个例子进行说明。
1。康拉德的事例。康拉德和一个男人合伙谋杀了自己的父亲。父亲很轻视他,对全家人都很粗鲁。有一次,男孩反抗父亲,并将他告上了法庭。法官说:“你父亲太胡搅蛮缠,我们对他实在是没办法。”
你可以想象,法官是怎样对男孩说他父亲的这种行为是可以理解的。家人想让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缓和,但却无法做到,家人也开始无可奈何了。后来,父亲竟然将一个很轻浮的女人带回了家,并将儿子赶出了家门。之后,男孩和一个临时工混在了一起,那人对男孩很同,并让男孩将自己的父亲杀掉。男孩开始是因为对母亲的顾忌而没有采取行动,可是况却越来越糟。在长时间的考虑之后,男孩终于决定,在临时工的帮助下杀死自己的父亲。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男孩不能将合作的社交行为扩展到父亲身上。他很尊敬自己的母亲,且很爱她。所以,他需要找一些理由,将自己的那一部分责任推卸掉。只有在临时工的帮助下,再加上自己对父亲的痛恨,他才敢于向父亲下手。
2。玛格丽特·史文奇格被有些人称为“投毒女”。她从小被父母抛弃,由于育不良,身材十分矮小。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这些因素会致使她变得爱慕虚荣,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所以总会显示出一副讨好他人的样子。
可是在经过多次努力后她仍然没有引起他人的关注,所以开始对此不抱任何希望。她曾三次想投毒杀掉几个女人,目的是占据她们的丈夫。她认为那些是自己的东西,被他人抢走了,除此之外,她想不到任何方法将“自己的东西”夺回来。并且,为了控制这些男人,她还假说自己怀孕了,还大嚷着要自杀。从她写的自传中(很多罪犯都爱写自传),我们已经证实了这一观点,但是她却并不太了解自己所说的话。她说:“每次当我做坏事的时候,我就会想,既然没有人觉得对不起我,那我又有什么理由对得起别人呢?”
从这些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她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并且不可自拔的,她也一直在为自己找各种借口。我告诉她要学着与人合作,要主动去关心家人的时候,她就会说:“可是没有人去关心我呀!”
我却常常告诉她:“总要有人去走第一步的,别人合作不合作是他们的事,可是我希望你走出第一步,而不是顾虑别人会不会与你合作。”
3。n。l。是家里的长子,一条腿有残疾而变成了瘸子,缺乏教养。他以长兄的身份,管束着自己的弟弟们。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也许他在家里的优越地位会成为一条积极的因素。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