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的解析
虽然之前人们对梦的理解没有科学依据,但是却有可借鉴之处,至少能表现出人们对梦的看法和态度。梦是大脑创造性活动的一部分,当我们现对梦有什么期待时,也就能看出梦的目的。在我们刚刚启动对梦的研究之时,就已经现,人们总是认为梦会跟未来有着某种不可分割的联系。人们一直以为在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会有神明c仙人或者逝去的先辈在梦中帮助他们。
古代与梦有关的书中,对梦的解释多种多样,可是他们一直认为梦和人们的未来有着某种特殊的联系。原始人同样认为梦是对未来的某种预测。古希腊或古埃及人常常到寺院中去求梦,希望神明在梦中给他们的未来以指点和帮助。这种梦被他们看作治病驱邪的良方。美洲的印第安人为了让梦指导他们的未来,常常利用斋戒c沐浴c涤罪等方法把自己的梦引出来。在《旧约》中同样记载着梦可以预示在未来所生的事。如今,仍有人会认为梦中的事会在现实中生。他们坚信梦中的自己是预家,梦可以带他们走进未来的世界,并预料到将要生的事。
从科学角度而,这些方面实在可笑。从我对梦开始研究的那一刻就知道,人们在梦中的预测能力远远比不上人在清醒时候的预测力。梦中的思想不会比醒着的时候更敏锐c清楚,只能更加混乱和难以理解。然而,传统的观点也有正确的地方,如果我们对梦有了了解之后,就会现其玄机所在——梦在一定程度上真的会为我们找到要走的路。
我们知道,人们常常把梦看成是克服困难的一种方法,那么也就是说,人是为了寻找未来的展方向才做梦的。但是这并不是说梦有着未卜先知的功能。我们还得自己去想用怎样的方法可以解决问题,这种方法从哪里得来。显然,梦中的任何方法都不如我们在深思熟虑之后得出的方法适用。所以,人们希望在梦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有可原的。
弗洛伊德对梦的观点
在弗洛伊德心理学派看来,梦是有科学性的,但是弗洛伊德在解释这些观点的时候却将梦脱离了科学的范畴。比如,他在研究梦的时候将人脑白天和晚上的活动差异作为前提,把“有意识”和“无意识”看成相对立的两面,梦所遵循的规律则与白天的思维规律截然不同。这些观点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原始人和古代哲学家在处理思想概念问题时,总是习惯于把它们放在两个极端进行研究,认为它们是完全对立的。在神经官能症人群中,这种简单对立或二元思维最为明显。这些人普遍认为左右c男女c冷热c轻重c强弱是相互矛盾的。但是从科学的角度讲,它们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并非对立。它们就像尺子上的刻度,只是按照相对的位置进行排列。好与坏c正常与不正常当然也不是对立的。那么,把清醒和睡眠c白天的思维和梦中的思维完全对立,当然也就不正确了。
弗洛伊德的另一观点认为,应该将梦放在性的背景下进行研究。这一观点同样把人们的正常活动与梦境相分离。我们可以假设这种观点正确,那么梦自然就不是整个性格的表达了,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弗洛伊德学派的人也认为这种观点欠妥当,但是弗洛伊德自己则认为在梦中还会有一种寻死的愿望。也许这种观点有其正确性。然而之前我们提到,梦的目的之一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也表明了对个人能力的不自信。据此来说,弗洛伊德的观点过于隐晦,他无法让我们探寻人的整体性格是如何通过梦境反映出来的,并且梦好像完全脱离的现实的生活。不过,在弗洛伊德的观点中也有一些值得借鉴的东西。比如,梦的内容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它身后潜藏的思想,这一点对我们很有用处。在个体心理学中,我们也有类似的观点。弗洛伊德忽视了科学心理学的前提——认识性格的关联性以及个体的思想c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