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头:“大哥、大姐,我对不起你们,我没有挺身而出。但我向你们发誓,我一定为你们报仇,让你们瞑目。”
站在旁边的老赵惊愕地发现,孟翔充满泪水的眼睛里分明闪烁着两团烈火。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老赵明显感觉到自己身边的这个年轻人在和刚刚遇到时几乎是判若两人了,无论是行为举止还是外表气质,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路上,孟翔不再像以前那样走不了多远就气喘吁吁走不动了,脸上那种恐惧胆怯的神情也都消失不见了,整个人像一台冷冰冰的机器。老赵不知道,孟翔内心的思想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如果说几天前的孟翔是个惶惶不安的文弱书生,那么他现在的内心则变得异常冷峻。同胞的鲜血彻底惊醒了孟翔,引燃了他内心的烈火。孟翔已经下定了决心,自己不能逃避或畏惧,自己之前不知路在哪里,但现在已经知道了,那就是为苦难的祖国尽一份力,为那善良的一家人以及所有惨死在日寇手中的同胞报仇雪恨。孟翔一开始的茫然、无助、惶恐等情绪在遭到这场巨大的刺激后彻底烟消云散、一扫而空,如何杀敌报国是他眼下心里的唯一想法。如果说孟翔原本还有少许的逃避心理,那么在经过这场血的洗礼后,他的思想已经得到彻底的升华。用孟翔后来的话说,也许就是那次事,彻底激发了他作为一名中华儿女的血xìng。
孟翔打定参军报国的念头后,心里又产生了第二个分歧:是参加国民政府的国军还是参加共产党先辈们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呢?扪心而问,孟翔还是很愿意加入那些开国元勋们的部队里为国而战的,但是八路军和新四军目前的活动地区都太遥远了,自己根本没办法在身无分文的情况下跑到山西或江南,再加上自己也离不开身边这个指路人。想要说服老赵这个出身于中央军嫡系部队的老兵和自己一起去投奔中共的军队,那肯定是很不切实际。想来想去,孟翔觉得自己多虑了,不管是国军还是共军,都是中国的抗日武装,投奔哪个都一样,这个选择自然是采取就近原则了。无论如何,能够在战场上和日寇展开厮杀,自己都已经做到了无愧于身为中华儿女的职责,其他都是次要的。再说了,自己能不能活到八年后还是个问题,想太多反而是庸人自扰。
第五节 路在脚下(1)
随着日本华北方面军和华中方面军分别席卷了大半个山东和苏南地区,鲁南苏北地区自然就成了夹在日军两大方面军之间的危险地区,但随着几十万中国军队百川入海般地汇聚在徐州地区,使得以徐州为中心的周边地区在此时反而呈现出一片畸形的繁华。毕竟几十万大军每日消耗的物资都是天文数字,自然大大地刺激了当地经济的短暂发展。此时的鲁南和苏北地区,都属于国军第五战区的辖地,战区司令长官便是那位著名的桂系领袖李上将,而战区副司令长官则是那位自中原大战后便统治山东七年多的的韩长官。韩长官虽然和李上将一样都是地方割据军阀,并且都是蒋委员长的老对头,但在西安事变中,李上将的桂系是宣布支持国民政府的,而这位韩长官则是公然声称支持张学良和杨虎城,因此最高当局虽然不喜欢李上将,但更加厌恶这个曾在自己危难时落井下石的韩长官。正因为这个原因,根基地盘都在千里之外广西的李上将却能成为战区总司令,而近水楼台的韩长官则只能屈居副司令。
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这两场恶战下来,中央军的嫡系精锐部队基本都遭到了元气大伤的打击,投入淞沪会战里的七十多个师里就有三分之二都是中央军。两场恶战下来,中央军损兵折将,几乎一蹶不振,光是嫡系中嫡系的德械师,就损失得七八不离十了。委员长痛心疾首的同时,食髓知味的日军则继续咄咄逼人,手中已经没有多少精兵的国民政府被迫调动了四十多万地方杂牌军云集徐州以迎战。因此,此时的第五战区堪称是各方杂牌军的大杂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