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历的苦恼,大臣们比他还要烦心,皇帝什么都好,就是受那帮西夷的影响太严重了,他们军事技术领先大明的时候学习他们还好,现在军事上他们又不如大明,这种情况下大明自己改革的时候还搬用他们的称呼干什么?

    不如对方的时候学习对方是上进,比对方强的时候还这样,那么就有点问题了,要知道,对于世界而言,许多东西现在已经成为大明首创的了,自然按照大明的规矩来,而不是按照别人的那一套。

    这一定又是那个利玛窦蛊惑皇帝的结果,李成梁猜测到,看来是要对于那个该死的传教士一点教训了,现在他能让皇帝喜欢西方的称呼,以后就能够让皇帝信奉他们西方的邪教,不给对方一点教训,对方真以为他有了皇帝的信任就能够在大明肆意妄为了?

    天可见,万历对于利玛窦的那一套可没有丝毫兴趣,甚至说召见利玛窦问话都是少数,要说利玛窦对于他的影响,那估计只能说是前世看过的一些利玛窦记录的资料上了。

    “武官散衔太过繁琐,不立于记忆分辨。”万历想了想说道。

    用大明原有的那一套散衔代替后世军队中使用的军衔,也不是不可行的,但是以后世的眼光看,大明原有的那一套散官制度,实在是太繁琐了。

    在大明,文官有散衔,武将同样有散衔,散衔的大小不代表官员本人的职权大小,因为他们或许有一个一品的散衔,但是却不担任任何的职务,散官的大小,只能保证他们能够领取到国家发放的俸禄多少而已。

    文人散官四十二阶,正一品,初授特进荣禄大夫,升授特进光禄大夫;从一品,初授荣禄大夫,升授光禄大夫;正二品,初授资善大夫,升授资政大夫,加授资德大夫;从二品,初授中奉大夫,升授通奉大夫,加授正奉大夫;正三品,初授嘉议大夫,升授通议大夫,加授正议大夫;从三品,初授亚中大夫,升授中大夫,加授大中大夫;正四品,初授中顺大夫,升授中宪大夫,加授中议大夫;从四品,初授朝列大夫,升授朝议大夫,加授朝请大夫;正五品,初授奉议大夫,升授奉政大夫;从五品,初授奉训大夫,升授奉直大夫;正六品,初授承直郎,升授承德郎;从六品,初授承务郎,升授儒林郎,吏材干出身授宣德郎;正七品,初授承事郎,升授文林郎,吏材干授宣议郎;从七品,初授从仕郎,升授征仕郎;正八品,初授迪功郎,升授修职郎;从八品,初授迪功佐郎,升授修职佐郎;正九品,初授将仕郎,升授登仕郎;从九品,初授将仕佐郎,升授登仕佐郎。

    武将散官三十阶,除了正一品和从一品和文官一样之外,正二品,初授骠骑将军,升授金吾将军,加授龙虎将军;从二品,初授镇国将军,升授定国将军,加授奉国将军;正三品,初授昭勇将军,升授昭毅将军,加授昭武将军;从三品,初授怀远将军,升授定远将军,加授安远将军;正四品,初授明威将军,升授宣威将军,加授广威将军;从四品,初授宣武将军,升授显武将军,加授信武将军;正五品,初授武德将军,升授武节将军;从五品,初授武略将军,升授武毅将军;正六品,初授昭信校尉,升授承信校尉;从六品,初授忠显校尉,升授忠武校尉。

    同样的品阶又分为初授、升授和加授,这些东西自然和官职大小没有任何关联,在大明也纯粹是为了提高官员俸禄的东西,老实说来,这些东西,对于万历而言都比较难记,通常有人告诉他一个官员的加衔的时候,万历总会装作一副我听懂了的模样,然后靠司礼监的内监们帮他解释才行。

    不是说他记不住,而是他不乐意记这些东西而已,至少在之前他的想法中,这些东西是迟早要废除掉的,没想到现在不仅没有废除,还要拿来直接用。

    说起来理由是因为这些东西太过繁琐,但是实际上只是万历自己懒得记而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