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的建制。几千人的部队,全部以手枪作为装备,这怕是在世界军事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同样是以近战为主要作战方式的红军中,毛瑟手枪也被大量使用。

    宁都起义后任红军第五军团军团长的季振同,起义前任军第七十四旅旅长,该旅前身即为西北军冯玉祥之手枪旅,起义时,绝大多数官兵仍保持着手枪旅的三大件:盒子枪c步枪c大刀,后该旅全部加入红军。

    红二十五军中也曾编有手枪团,是军长徐海东很惹眼的一个亮点。持毛瑟手枪奇袭c突击,在红军的战例中非常普遍。创造了惊人奇迹的抢渡大渡河的十七勇士c飞夺沪定桥的二十二勇士在突击行动时,便每人配备了一支毛瑟冲锋手枪。

    驳壳枪也是高级将领最后的防身武器,军阀混战时期,身为直鲁联军副总司令c统兵数十万的褚玉璞,经常手持两支匣子枪上阵搏杀。

    民国时期热河的两大匪首李守信和白凤翔,更是对毛瑟手枪爱到须臾不可离的地步。抗战前后,二人先后投敌,一个当上了伪蒙古军的总司令,一个当上了伪东亚同盟军的总司令,各辖五个师的兵力。就是在这个时候,身边一直有大量亲随卫队的情况下,李守信身上也一直携带着两支二十响的快慢机,白凤翔更是连睡觉时,两支二十响也别在腰里,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么多年带惯了,不带睡不着。

    连张作霖在做到安大元帅后,身为一国元首了,随身也一直带着一支长苗盒子,其在皇姑屯被炸时,这支长苗盒子枪就在身边。

    朱德在井岗山斗争时期,每遇战斗最紧张时,往往持毛瑟手枪亲自带队冲杀。叶挺在皖南事变的突围战斗中,也曾手持二十响出现在最危急的时刻,亲手射杀敌兵。

    红军西路军五军团军团长董振堂将军牺牲时,双手仍各持一把打空了的匣子枪。长征途中,朱德身上,一直有两支毛瑟手枪和一支小手枪与之形影不离,刘伯承则随身带了包括两支毛瑟手枪在内的五支手枪。

    在当时的中国,不仅仅高级将领的卫队和基层指挥员更是大量配备驳壳枪作为自卫武器。1924年孙中山北伐韶关时,曾带两辆铁甲车(属大元帅府铁甲车队)随行,两辆车上配备了手提机枪18支和驳壳枪250支。直系大帅吴佩孚身边长期有一支几百人的卫队,主要配备就是驳壳枪。平时,卫兵佩戴驳壳枪这种大号手枪,显得很威风,对外人有震慑作用。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大批卫队使用半自动和自动驳壳枪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击退敌人,保护要员撤离。

    驳壳枪之所以,在中国大肆流传,还与中国特定的战争样式相关。中国的军事斗争,自古就与西方有很大的不同,在“奇”与“正”的利用上,中国更注重以奇制胜。到了二十世纪,包括抗日战争的敌后战场在内的近半个世纪的战争,多数是非常规战争。

    不仅仅是作战和防身,驳壳枪在中国还广泛的用于特种作战,比如1926年,东北海军沈鸿烈就在直鲁联军司令张宗昌的掩护下,带着上百名驳壳枪手袭击抢占渤海舰队的旗舰,将渤海舰队缴械。驳壳枪更是形形色色的暗杀者和土匪们的最爱,方便携带,威力大,可以半自动发射。

    抗战时期,对于活动在敌后的我各抗日游击队c武工队来说,既便于携带,又有很强火力的毛瑟手枪,就更是勇士们的必备利器。就象左轮手枪对于美国西部牛仔一样,毛瑟手枪也已成为敌后武工队员的最明显的标志了。

    敌后游击战最主要的作战样式就是;化装奇袭c伏击c村落战c地道战c挑帘战等小部队的作战行动是敌后抗日游击战的主要战法,在重武器与自动火器严重不足和重视轻装机动的游击队中,毛瑟手枪便成了游击队员得心应手的最好伙伴。

    除了所领导的人民战争是以游击战为主要作战样式外,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