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胜。
叶志超已经是惊弓之鸟,不听聂士成的建议,途经安州时,策马通过,弃而不守,狂奔五百余里,渡过鸭绿江,进入中国边境才不再逃窜。硬生生将朝鲜抛弃了不说,还有当时满清四万大军的粮草、枪支、武器。
满清朝廷知道后当然是震怒了,立即诏谕革叶志超之职。李鸿章求情,让叶志超留营效力,满清朝廷不准。次年解送京师,经刑部审判,定了叶志超一个斩监候,现在叶志超还在天牢里面待着。
本来慈禧心目中已经有几个人选了,一听宋庆这话,登时心里面多了几分迟疑。
第二天,慈禧召见军机大臣,问他们谁可以“总督京师城防军务”。得了宋庆提醒的慈禧明里暗里提醒了,这次“总督京师城防军务”固然大权在握,但必须立军令状,成功了大大的赏赐,一生享之不尽的荣华富贵。如果敢逃跑,不管你和哀家什么关系,不仅仅是一人砍头,家人也跟着受罪,成年男子砍头,年幼的进宫,女的去军营当(女支)女,家财充公。
军机大臣一听立刻眼观鼻鼻观心,不说话了。
富贵荣华谁不想,但做到军机大臣这一级别的,虽然还没有到人臣之极,但也差不多了多少了。
另外一方面,军机大臣庆亲王年纪大,不想冒险了。而且他也自己知道自己事,早年朝廷设立海军衙门,他受命会同醇亲王奕譞办理海军事务。庆亲王当时就办砸了不少事情,最后被调离海军衙门。
载漪、荣禄都见识过中华军厉害的,纷纷视中华军如洪水猛兽,哪里敢去当这个“总督京师城防军务”。
恭亲王奕?倒是有能力又有名望,问题恭亲王奕?病得快死的样子,慈禧也不放心将这个重任交给恭亲王奕?。
说句不客气的,今天任命恭亲王奕?为“总督京师城防军务”,明天恭亲王奕?可能就归西了。这不是打击士气吗?
要说有能力的,也不可能没有。宋庆、兵书尚书徐郙等也算可用之人。
然而慈禧对他们不信任。
要知道这可是“总督京师城防军务”!等同于掌握京师一带所有兵权,等同于慈禧将自己的身家性命交托给此人。
在慈禧看来,此人非满洲贵族不可,非自己亲信不可。如此一来,适合“总督京师城防军务”的人就只剩下荣禄他们几人了。
从早上慈禧开始频繁地召见大臣,整个上午和中午。慈禧已经召见荣禄八次,召见载漪五次,全体军机大臣被召见五次之多,大家几乎没了吃饭的时间。但是,群臣跪在慈禧面前,“皆默然不发一言”。
就在慈禧脸色铁青的时候,一人在殿外大叫:“大捷!大捷!”
大殿内的大臣被那声音吓了一跳,仔细一听,又是一跳。大捷?可别是忽悠人的啊!
“快快召见!”慈禧又是忐忑。又是紧张的吩咐道。
慈禧也知道下面的将领喜欢造假弄虚,她可不希望听到的捷报只是一场明显没有什么意义的虚假胜利。
李莲英亲自出马,领着一名骑兵进来,那名骑兵虽然风尘仆仆,但依旧可以看的出来,其身穿西式军装。穿着这样衣服的军队,只有北洋三军,袁世凯的北洋新军、聂士成的武毅军、董福祥的甘肃军。
而现在在京师驻扎的。只有董福祥的甘肃军一部,毫无疑问此人就是董福祥部下。
“奴才库茶拜见西太后。拜见诸位大人。”那骑兵一进来就利索的双袖一摆,双膝下跪,毕恭毕敬的磕了个头。
慈禧问道:“哦,还是个旗人,你方才口中的大捷是什么?”
库茶抬起头,一脸掩饰不住的喜色:“军门在黄庄大败来战台湾蛮兵。杀死杀伤台湾蛮兵不下一千人!现在正逼着敌酋宋哲往易州方向逃窜,正可一举全歼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