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退出去。
荣禄走出正堂,看着外面已经有些微微发白的天色:“袁世凯,你可别让我失望啊!”
…………
军粮城之称始于唐代。
当时唐朝为预防北方奚,契丹的骚扰而在此幽蓟地区驻守重兵,当时军队给养问题无法解决,主要依靠南方供给,主要是从江浙沿海饶过胶东半岛再经过沧州即渤海西岸到达军粮城,在此转输军粮从而又修筑城池,故名军粮城。
宋、明、清初时代也曾用于存储漕粮。
一八五五年黄河改道后,运河山东段逐渐淤废,漕运改经海路。漕粮经天津入北京,军粮城的地位更进一步提高,已经成为存储漕粮的一个重要据点。
无论那一朝那一代打仗,都离不开粮食二字,正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当初曹操之所以能够战胜兵力数倍于己的袁绍,靠的正是乌巢一把火,将袁绍的粮食烧了个精光。
今日之军粮城对战局的影响虽然不及官渡之战时候的乌巢,但于战场上的地位一点也不差,至少让中华军得了军粮城里面的粮食,别的不说,军队最少一年内不愁没有吃的。
军粮城战略地位如此高,宋哲知道,袁世凯更知道,为此袁世凯并没有驻兵大沽口,而是在军粮城布防。
大沽口方向炮声一响,袁世凯就已经惊醒过来,穿着军装出了营门,到碉堡上瞭望战况。
徐世昌建议袁世凯支援大沽口炮台,但袁世凯不想将这里的兵力白白浪费在大沽口那些老爷兵上,所以袁世凯只是下令一营步兵列队,好随时支援大沽口。
只是战场上的发展出乎袁世凯的预料,大沽口的老爷兵确实是垃圾,但短短一个小时内就被中华军攻陷大沽口还是出乎袁世凯的意料。
督操营务处总办兼步兵学堂监督冯国璋不知道什么时候上了来,对袁世凯说道:“大帅,刚刚哨兵拦住一人,乃把总久山。他说大沽口已经沦陷了,我们得快些准备迎战中华军!”
袁世凯脸色不由微微一变:“此战凶险啊!”
虽然如此说,但袁世凯还是有条不紊的发号施令,让各部进入预设的阵地。袁世凯现在除了他所部武卫中军(北洋六镇前身),还有两支兵马。
第一支,聂士成前期派来支援大沽口炮台的五千武卫前军。不过被袁世凯调到了军粮城布防。
第二支是绿营,经过多次裁减,加上吃空饷,这一支天津绿营名义上有五千人,但刨去老弱病残,真正能够用的绝对不会超过一千人。
虽然如此,从兵力上看袁世凯所部还是很可观的,近两万人马。而且这已经是天津一带所有兵力了,哪怕现在的天津城兵力上也没有袁世凯现在所掌握的五分之一。
按道理说袁世凯有如此庞大的兵力在手。不说稳操胜券,至少也心头踏实,只是不知道为何,望着东方微微发白的天空,袁世凯心头一阵悸动。
时间一点点的过去,已经上午九时了,不知道为何,中华军没有出现在军粮城附近。
袁世凯有些烦躁。对马队第一营后队队官吴凤岭命令道:“加派探马,再探!”
不知道是不是听到袁世凯的心声了。九时十五分,中华军一个师的兵力,浩浩荡荡的出现在正面,这是宋哲能够一次性投入战场的所有兵力了。为此让台湾附近的商船中段了两个月的运输业务,不少商人都损失不少。
比起浩浩荡荡的步兵,袁世凯注意力却落在那些钢铁怪兽上。光滑的装甲反射着阳光,再加上背光的原因,此时袁世凯眼中的坦克显得无比巨大狰狞。
打头阵的三辆是巨大无比的a7v坦克,那可是三十吨,高三米五。宽三米二的庞然大物。远远的看过去,仿佛一头巨大的钢铁乌龟。
“这就是坦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