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不久,就有太监进入立政殿内,向长孙皇后禀报道:“皇后娘娘,大唐皇帝陛下回来了,左千牛卫大将军侯君集已经被陛下捆绑了,如今陛下正统领大军向大唐帝都长安城缓缓行进。”

    长孙皇后喜极而泣道:“陛下回来了,他终于回来了啊!”

    长孙皇后抚摸着太子承乾的头,低声的说道:“太子,去吧,率领着文武百官,去把你父皇迎接回来!你父皇要回来了,也不知道这么些天他受了多少苦,瘦了没有啊?”

    太子承乾躬身行礼后,和房玄龄一起,率领着大唐的文武百官一起到大唐帝都长安城外,迎接大唐皇帝李世民的归来。

    大唐皇帝李世民身穿戎装,骑着一匹白色的战马,在柴绍、程咬金、张公谨、段志玄的簇拥下,缓缓的走进大唐帝都长安城的正门——明德门,走上了朱雀大街。

    太子承乾对着大唐皇帝李世民躬身行礼后,就十分乖巧的站在了大唐皇帝李世民的身后,而最近乾纲独断、霸气外漏的大唐尚书左仆射、吏部尚书房玄龄,此时却又仿佛老鼠见了猫似的,恭恭敬敬的跪伏在地上,向大唐皇帝李世民躬身行礼,恭迎着大唐皇帝李世民的归来。

    太子承乾饶有兴趣看着房玄龄,这一次他是真的知道房玄龄只是向大唐皇帝李世民示弱罢了,而不是真的窝囊。

    李世民没有搭理房玄龄,而是在百官的簇拥下,通过大唐皇宫的正门——朱雀门,返回了太极宫。

    第二日,早朝。最近风头无两,大权在握的大唐尚书左仆射、吏部尚书房玄龄就以身体不适为由,向李世民告病,养病在家了。

    早朝后,太极宫,大唐皇帝李世民的书房内。

    大唐皇帝李世民端坐于主位之上。太子承乾则侍立于李世民的一侧。

    太子承乾向大唐皇帝李世民问道:“父皇,此次稳定大唐帝都长安局势,房相可谓是居功至伟,贡献颇多。为什么父皇不但不对他进行褒奖,反而对他不理不睬呢?”

    李世民向太子承乾解释道:“此次,朕前往草原,房玄龄稳定大唐帝都长安城局势,确实是功不可没。朕从内心里感激他。但是他的身份,他的地位,朕却不能太过于褒奖于他。房玄龄毕竟是众臣之首,大唐真真正正的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大唐宰辅啊。只有朕对他不假颜色,故意对他挑错,朝廷中的有些大臣,就会认为朕不信任房玄龄,就会替朕牢牢的盯着他,房玄龄也会知道那些时时刻刻苦盯着他的大臣。其实是替朕盯着他的。如此房玄龄就势必不敢肆意妄为,只能按照自己的本分,按照大唐律办事,一旦触犯了律法,违反了规矩,那些替朕盯着他的大臣们,就势必会进行弹劾。如此朝廷上方能形成一种平衡,一种彼此制衡的局面。如若父皇经常褒奖房玄龄,房玄龄久掌相权,大权在握。势必生出骄傲自满的情绪,朝廷众臣也会因为朕对房玄龄的信任,而不敢进言,这样就会纵容房玄龄胆子越来越大。做事越来越霸道,如此,对房玄龄而言,对整个大唐社稷而言,都不是好事情啊。”

    太子承乾低头沉思,若有所悟。

    大唐皇帝李世民长叹了一口气道:“其实父皇的心里是十分信任房玄龄的。他是朕真正的左膀右臂,他为父皇提了很多好的建议,也为父皇做了很多事。父皇内心里一直是感激着他的。但是父皇却不能不对他进行打压啊,这么做,对他好,对朕好,对我大唐社稷也好啊。幸好,房玄龄也知道朕的内心里所想啊,他这么一位忠厚长者,一直配合着朕,配合着朕演戏,主动示弱于朕,主动接受朕的打压。上天将房玄龄赐予朕,那可真是朕的福气啊。也不知道乾儿,你会不会找到这么一位像房玄龄房相一样的臣子啊?如果你能够找到,那可真是你的福气,也是我陇右李氏皇族的福气,更是我大唐社稷的福气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