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带领援兵的,是一位叫做马利安邺的上尉,大约二十八c九岁的样子,不过,别看安上尉年纪不算大,军衔不算高,在西贡军界,却是浑身金光闪闪的,不但被视为“印度支那通”,还被视为“中国通”。

    原因呢,他有过一次非常牛掰的“壮行”自柬埔寨的桔井出发,一路上溯,直至中国的上海。

    关于如何由印度支那进入中国,一直有两种意见,主流意见是沿红河上溯,进入中国云南,但也有不少人认为,沿湄公河上溯,亦可以进入中国,安邺便属于“湄公河派”。

    为证明自己的观点的正确,前年,在印度支那总督的资助下,安邺参与组建了一支探险队,任副队长,从柬埔寨的桔井出发,溯湄公河北上。

    半路上,队长特拉格莱中校染病身亡,安邺没有气馁,接任队长职务,鼓舞士气,继续北上,终于闯进了中国。

    进入中国之后,安邺没有止步,由云南而四川,由澜沧江而长江,然后沿着长江,一路东去,最终抵达了上海。

    有趣的是,虽然安邺带着他的探险队,成功的由湄公河进入中国,然而,在写给印度支那总督的报告里,他却“打倒昨日之我”,得出了和自己原先所持观点完全相反的结论湄公河并不适合大规模通航,不论商业还是军事,湄公河都不是一条理想的航道。

    唉,这条路,俺走的实在是太辛苦了。

    既如此,红河就是唯一的选择了。

    安邺的报告,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法国人对越南攻略的加速不比湄公河流经整个印度支那,红河出中国之后,只流经越南一国,想从红河大举进入中国,就一定先要搞定越南。

    因为是次勘察所作之贡献,安邺还被英国皇家地理学会授予金质奖章此前文“金光闪闪”之谓也。

    对这枚金质奖章,许多人是不服气的:靠证明一条大多数人都认为行不通的路线确实是行不通的而获上赏,这叫什么事儿?

    不过,从柬埔寨一路走到上海,确实也不大容易,好吧,好吧,算你啦。

    这一次的“降龙行动”,是自红河入海口沿河上溯至升龙,拉格朗迪埃尔总督和穆勒将军都认为,安邺沿湄公河一路上溯的探险经验,大有用武之地,因此,就派了安邺管带援兵,加入“降龙行动”。

    同行的,还有那支“梅林号”护送的c刚刚“初步完成了任务”的“红河勘探队”的队长弗朗西斯他是以顾问的身份参加“升龙行动”的。

    弗朗西斯并不是军人,而是一位地理学家,水文亦是其专长,他的“红河勘探队”的主要任务,并非确定红河是否可以“大规模”通航至中国,而是勘测红河越南段的水文,以及流域内的矿产分布其实,就是为了进一步的“北圻攻略”做准备。

    所谓“初步完成任务”,是说弗朗西斯这一趟,大约只完成了红河越南段二分之一的水文的勘测由红河口上溯至越池至于“流域内的矿产分布”的勘探,这一回,就基本欠奉了。

    之所以不甚顺利,不是技术原因,而是政治原因。

    越南北圻的地方官员,对勘探队的敌意很深,反复申明,壬戌条约之中,许富浪沙人通航的,只有湄公河,并不包括红河更不见有许富浪沙人在北圻自行勘探矿产的条文,因此,请你们赶紧打道回府,以免彼此不便,甚至生出有伤两国和好的事端来。

    “梅林号”置之不理,我行我素,一路慢吞吞的驶去,该抛锚就抛锚,该放铅锤就放铅锤,越南人不敢强行阻拦,除了怒目而视,啥也做不了。

    一路过了升龙,越南人忍无可忍,开始设置河栅,试图阻止法国人继续前行,火药味儿愈来愈浓。

    勉强达到越池,河面愈来愈窄,周围越南兵船出没,也愈来愈频繁了,勘探队评估,再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