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如文祥之说,两日后,曾国藩准时入宫陛见。

    曾国藩入宫之前,即有特旨,赏了“朝马”的恩典,即俗称“紫禁城骑马”者。这个恩典,本来只有六十五岁以上才能奉请,曾国藩今年五十七岁,赐“紫禁城骑马”,算“殊恩”。

    这个“殊恩”,左宗棠赴西北前进京陛见的那一次,也是得过的,左小曾一岁,彼时,左宗棠五十四岁。

    关卓凡亲自“带班”。

    报了名,进了养心殿东暖阁,曾国藩三步走过,双膝一跪,口称:“臣曾国藩恭请圣安。”摘下大帽子,放到地上,磕下头去。

    然后,戴上大帽子,站起身来。

    御前摆着一个龙须草的垫子这既是“优遇”,同时,也是一个指示你得跪在这儿回话。

    曾国藩走上数步,在垫子上再次跪了下来。

    一股隐约的幽香,氤氲于鼻端不是檀香。

    曾国藩眼观鼻c鼻观心,俯身c低头,目光下垂。

    “站着回话吧!”

    皇帝的声音,柔软而清亮。

    这是对勋臣的“优礼”,曾国藩再次免冠叩头谢恩,然后,戴上大帽子,站起身来,依旧微微的低着头,目光依旧下垂。

    “你从保定过来,路上走了几天啊?”

    “回皇上,三天多点儿,不到四天。”

    “路上还安静吗?”

    “百姓安居乐业,安静的很。”

    “保定到北京,多远的路呢?”

    曾国藩微觉奇怪,“回皇上,大约三百多里吧。”

    “嗯,”皇帝点了点头,“一天走了差不多一百里的路”

    顿了顿,“热河到北京,又是多远的路呢?”

    曾国藩更加奇怪了,“回皇上,大约是四c五百里的样子,臣惭愧,准确的数字,臣就糊涂了,总得查实了之后,才敢回给皇上。”

    “轩亲王,你晓得吗?”

    “回皇上,”关卓凡说道,“曾国藩说的不错,热河到北京,是在四百里至五百里之间大致是四百五c六十里的样子。”

    “我记得,”皇帝说道,“当年,我跟着三位皇太后从热河回北京,路上走了整七天,每一天,就是六c七十里的样子”

    顿了顿,“曾国藩进京,一天走差不多一百里的路,那是很快的了!嗯,你勤劳王事,辛苦了!”

    哟,原来在这里等着呢!

    曾国藩赶紧回道:“谢皇上!臣惶愧!这都是臣的本分,不足当皇上的奖谕。”

    就这样的几句话,他心中已大起警惕:皇帝虽是年轻女子,却英气已露,为人臣者,可不敢有什么轻忽了!

    “一年之中,”皇帝说道,“你在保定多少辰光,在天津,又是多少辰光呢?”

    因为曾国藩这个直隶总督,兼领三口通商事,而三口通商衙门设在天津,因此,他一年之内,有相当一段时间,得往天津跑。

    “回皇上,”曾国藩说道,“一年之中,臣呆在天津,大约是四c五个月,呆在保定,大约是七c八个月。”

    顿了顿,补充了一句,“呆在天津的时候,大多是夏天。”

    “到了冬天,”皇帝说道,“北边儿的海路,就不大好走了,通商的事情,就少了些,是吧?”

    “是!”曾国藩说道,“皇上圣明!”

    “天津到北京,是多远的路呢?”

    咦,皇帝今儿个,是跟“这里到那里多远的路”,较上劲儿啦。

    不过,这一次,曾国藩倒是清楚“准确数字”的。

    “回皇上,大约是两百六十里的样子。”

    “轩亲王跟我说过,”皇帝看了一眼关卓凡,“如果坐火轮车,中途不停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