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石、阳起石为主,并含有其它微量矿物成分的显微纤维状或致密块状矿物集合体。
其实如果说的官方一点,从矿物学和岩石学的概念来考证,中华文明中所用的所谓“真玉”,实际上就是现代所说得“软玉”。现代矿物学对软玉特征得描述,与古代对其质地细腻坚韧、色泽温润典雅、硬度大、具透明度、适合雕琢玉器美术品特征得描述是相吻合!因此,从玉的狭义概念出发,可以将玉定义为:通常是指有某种矿物所组成的单矿物集合体。
而我们在棺材上新发现的这种物质,是介于一个非常尴尬的状态,就是似玉非玉,但是肯定是绝非岩石类。这种物质的硬度非常,恐怕如果当时不是这口棺材先前已经被打开过了,单凭我们几个人的话,就算是用尽蛮力,也不可能将这口棺材打开。
因为时间紧迫,加上术业有专攻,我们并没有再对棺身上的这种稀有物质进行检测,我们重点检测的还是棺身上的脓血和那些放置在棺材内的“液体”。
我负责对棺身液体的化验,张队则负责对脓血的化验。这棺材里的液体是由氘和氧组成的化合物。这种液体它的相对分子质量0275,比水的分子量0153高出约11%。由于氘与氢的性质差别极小,因此这种液体和普通水也很相似。它的离子积常数为6*10-15。
虽然在外观上和普通水相似,但是这类液体的密度略大,为1079克/立方厘米,冰点非常高,差不多为82c,沸点大约为42c。参与化学反应的速率比普通水缓慢。
这种液体带着淡淡的幽香,根据这种液体的化学性质而言,倘若人和动物喝了这种液体,还会引起死亡。这种液体的化学架构,类似于重水,要知道重水的特殊价值体现在原子能技术应用中。制造威力巨大的核武器,就需要重水来作为原子核裂变反应中的减速剂,作中子的减速剂,也可作为制重氢的材料,普通水中含量约为02%,而这种物质比起重水来更加的不稳定。
从最初的稳定形态,到后来他的形态逐渐的开始了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愈加的强烈,分子比例停留在0023%,还在不断的变化中。这样的液体,我从来都没有见过,仿佛这种液体好像是具有某种“生命”,可以自己发生变化,从而不断的分裂和消逝。
我疑惑地叫张队过来看看这个奇怪的“液体”,可是我接连叫了张队好几声,张队都没有任何反应,只是低着头看着培养皿里的“脓血”出神。
我好奇的放下了手中的事儿,向张队走了过去,并问张队到底是为什么出神?难道这脓血还有什么古怪的地方?
张队还是没有回答我,只是做了一个手势,示意我自己看培养皿。我此时低下头一看,只见这培养皿当中,除了脓血之外,
好像还多了一些条状如丝如发一般的东西,这些东西相互缠绕在一起,还在不断的蠕动,看起来非常恶心。
我不禁心中惊愕,这丝状蠕动的东西到底是什么?这种东西时之前那些脓血里面的吗?可是刚刚我也看过那些脓血了,并没有看到有这种“活物”,再加上这种条状物体看起来异常的明显,绝对不至于看不到。
于是,我小心地问张队,这里面的东西到底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张队指了指培养皿的脓血,告诉我说,这些东西就是从培养皿的脓血而来。起初这种东西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可是不知道什么原因,这种东西竟然在短时间内快速的增长,增长之惊人也让张队咋舌。随后,张队示意我注意看显示器当中的放大画面。
只见画面当中,那些细如丝的条形物体甚至还有脑袋和嘴巴,它们的嘴巴呈现出多边形,竟然能超闭合度的张开,嘴巴的边缘还有四颗类似獠牙一样的牙齿,随着嘴巴闭合程度的扩大或缩小,那四颗类似牙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