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风格不够明显。
因为是鼓手。而且常年为人伴奏,所以唐奴监制的作品,在乐队与歌手之间的平衡方面做的是最出色的。这一点,无论是叶梓还是阿坤都完全无法与他相比。
而在乐器和音色选择上,唐奴的眼光很正很准,选择的乐器以及音色都非常符合歌曲的要求。只是在叶梓和阿坤看来,在这一点上唐奴的选择有时候就会偏向保守,不像叶梓那样大胆出奇。
这是不同风格的选择,无所谓对错,只看合适与否。
这三个人的组合,阿坤拥有足够出色的技术手段,来实现叶梓和唐奴的各种要求。唐奴则拥有足够的经验和眼光,能够让歌曲在基本处理上永远不会出错。而叶梓的思维能力和前瞻眼光,又能让歌曲在保持基本风格符合时代潮流的前提下,同时具有足够的创新和特别之处。
三人的合作虽然还未称得上珠联璧合,但是彼此之间的默契已经初步建立起来。
假以时日,如果能有更多作品和专辑让他们进行合作,他们这个组合一定能够放射出绚烂夺目的光彩。
他们三人对此,都深信不疑。
每当休息闲聊的时候,大家就坐在一起谈天说地,聊得最多的当然还是音乐方面。
叶梓对于未来音乐走向的设想,给阿坤和唐奴的触动很大。出于对技术发展方向的敏锐嗅觉,阿坤立刻接受了叶梓“电脑音乐”的设想,并且开始期待着利用电脑更方便的制作音乐的时代真正来临。
对此,唐奴的感受就要稍欠一点。不过对于叶梓描绘的前景,他还是能够相信的。
一个下午的时间,叶梓和阿坤、唐奴一起通力合作,几乎完美的完成了梅姐这首的后期制作。
因为的后期配音已经开始,梅姐当天并没有马上来听这首歌曲的成品,而是过了好几天才来。那时,叶梓已经返回了申城。
不过梅姐还是特意给叶梓打了电话,专门表示感谢。弄的叶梓怪不好意思的。后来陈义臣又给叶梓打电话爆料,说是梅姐在第一次听成品的时候,情绪特别激动。
这位香江歌坛当之无愧的大姐大,英气豪爽的“女汉子”,居然难得一见的哭了。
再去香江的时候,叶梓曾经找梅姐验证过此事。结果梅姐在他脑袋上狠狠地敲了几个毛栗子,完全否认了此事。叶梓再去问始作俑者陈义臣,陈义臣却突然变成锯了嘴的葫芦,宁可被叶梓敲诈了一顿大餐,也是三缄其口,不肯再说。
叶梓也只能徒呼奈何。
这件事情,最终成为叶梓心中一个无解的谜团。
……
当天晚饭的时候,陈义臣给录音棚打了一个电话,叶梓接听的。
“小叶子。你这家伙真tm走运!”
电话里,陈义臣一开口就是一声饱含嫉妒的叫嚷。
听到后面叶梓才知道,原来自己又上报纸的新闻了。这一次的主角并不是叶梓,但是叶梓的收获倒是不小。
昨晚的那件事情,今天上了各家报纸的娱乐版面,钟明诚作为昨日的新闻人物,这一回算是大大的“露脸”了。
--很多报纸都用了类似这样的标题。来吸引读者的眼球。报道中,安德鲁的名字几乎无人提及。说到了也是用“某外籍男子“来代替。叶梓作为当事人,名字被反复提及,频率只在报道的重点西蒙和钟明诚之下。
不过报道提及叶梓的重点并不在赌赛上面,而是在叶梓是一位歌星,不久之前刚刚在香江取得过不错的成绩。
叶梓知道,这是报纸用来吸引读者的看点和手段。如果叶梓不是歌星。没有在香江取得过任何成绩,他的待遇将会跟安德鲁一模一样,能有个“内地年轻人“的标签就算不错的了。
而且正像梅姐说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