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兵临城下,局势如此,大明朝廷中的默契和常例完全没了作用,当大明朝廷答应议和之后,吏部尚书**星和几个被选中去议和的大臣想要反悔,想要在京中掀起舆论,可这一次天启皇帝直接动了禁军,十几个御史被下狱,几个人当天就被打死。

    而躲在家里称病不出的直接被厂卫抄家找了出来,拿刀子威逼去议和,说得也很明白,若去,你家人子弟平安,若不去,满门下狱等着定罪,去了想要耍什么花样也不行,你想想在厂卫手里的家人。

    吏部尚书**星和几位同党垂头丧气的离开京师,在他们离开的那天,孙承宗在数百精骑的护送下进入京城,天子提前一天已经下旨,朝臣们毫无异议的进行了廷推,孙承宗为大明内阁首辅,而且违背常规的管兵部事,天启皇帝已经信不过其他人了。

    要说这大明议和队伍里有什么让人意外的,那就是新任兵部尚书王在晋,他因为兵败获罪下诏狱,当赵家军兵临京师城下之后,王在晋这大败似乎也不是那么难以接受,更关键的是,王在晋有对徐州贼的经验,而且眼下这个局面,这兵部的差事就是个黑锅荟萃,谁来管谁接下来或许就要倒大霉,出于这个考虑,王在晋居然比战败之前还升官了。

    大家都知道新任首辅孙承宗在督师辽东的时候就和王在晋有矛盾,直接弹劾将王在晋去职,不过这个时候,孙承宗也没有多说什么,认可了这个认命,也有人说,孙阁老带兵入京回援,手握重兵,身为帝师,拜为首辅,而且管兵部事,比起当年张江陵张居正都的权势都丝毫不差,也该有个不和的王在晋牵制些。

    但这让人意外的,是王在晋出狱升官后,主动上奏请求加入议和使团,他说得很明白,自己和徐州贼打过交道,算是有经验的,而且真正见识过徐州贼的实力,谈和的时候懂得把握分寸,免得再酿成大祸,对他这个请求大家也无意见,自家愿意背黑锅,别人还能说什么。

    吏部尚书**星虽然知道自己大势已去,但在议和之前还是提心吊胆,生怕赵家军狮子大张口,这丧权辱国的条件答应越多,自家的名声就毁的越厉害,如今**星已经不奢望什么官场富贵了,只求太平回乡,只求死后能在方志史书上有个好名声,可如果答应的太多,那这些根本不可能。

    使团大臣和太监们依旧惊诧于赵进和伙伴们的年纪,却没有人太过在意,局面都已经这般了,还在乎什么年老年轻,真正让他们诧异的是徐州的条件,虽然比事先多了很多细节,可这些真算不得什么了。

    二百万两是个不小的数目,可凑出来很容易,而且徐州还“体贴”的愿意接受粮食和铜铅等物,这甚至不用动内帑和国库,直接在本年漕粮里面调拨就好,至于那几个港口,除了登州军港目前要供应东江镇和辽镇残余之外,天津这边真正要紧的是运河码头,海港距离城池有段距离,更多用于民间商贸,那旅顺港甚至算不得港口,而且在建州鞑虏的威逼下苟延残喘,海州港甚至根本没在官方文书上存在。

    这几个港口,想要的话拿去就好,说是威胁京畿,可从徐州到天津那是千里之遥,怎么可能从海上过来,就算奸细耳目之类的潜入,难道现在就少了?其他几处,只有登州军港难办些,没了登州的支持,东江镇和辽镇残余恐怕很难坚持住,不过如今京师自保堪忧,谁还顾得上辽镇那些残余,大家本来就不指望靠他们收复辽东全境。

    至于山东莱州府和青州府那边设置港口,那边靠海的地方都是贫瘠州县,粮食没什么出产,人口也不怎么多,你们要劳民伤财的开港,那就随你们来做。

    五千匠户以及船厂船匠这个要求,那就更是无所谓了,匠户如同奴隶,每年都有逃亡,生产出来的东西也不堪用,算起来还比不得那些牛马大牲口,既然徐州想要,那就给他们,至于什么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