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后,京城就无粮可吃那就是个笑话,北直隶各府县如今的出产也是不少,顺天、保定和真定三府的出产难道就少了,难道不能供应京城吗?”

    赵进淡然叙述,崔文升却是愣住,迟疑半晌才缓缓点头,北直隶区域自金和蒙元时候就已经得到充分开发,而成祖朱棣定都京城之后,北直隶更是成为天下核心,开垦耕作,田地利用的很充分。

    不过北直隶各府的庄园,大都是京城勋贵的私产,一代代皇家外戚勋贵置办田宅,往往都是在北直隶各府选择,而内廷大挡们的生发聚敛,往往也是在这一带区域。

    因为这靠山背景,自然不会有什么苛捐杂税,也摊不上辽饷这种混账事,佃户壮丁勉强能吃饱于活,也不会因为破产大量逃亡,耕地的牛马大牲口,也不会被强征或者典卖,人力畜力充足,又这么一代代的稳定传承,北直隶的田地出产远比北方其他几省要高很多,而且因为没有税赋的负担,积储也是充分的很。

    “这些粮食哪是那么容易动的,不要说是魏公公,就连万岁爷也是动不得的。”点头之后,崔文升却是苦笑了一句。

    这庄园利益牵扯到勋贵极多,内廷大挡也是不少,这都是和皇家大内特别近的关系,军功勋贵已经衰败了快有二百年,如今的勋贵都是皇家的姻亲,不是皇帝的妻族就是母族,如何能动得。

    听到崔文升的苦笑,赵进神色不动,坐在他身边的陈旱等人彼此交换眼神,脸上却都有些不屑,注意到这些的崔太监情不自禁的有了点惭愧。

    赵进笑了笑,悠然说道:“若是到十万火急的关头,该动也是要动的。”

    崔文升长叹了口气,却不接话了,大家倒也明白,的确能动,可动了之后,魏公公就要粉身碎骨,下面的人也要跟着倒霉,为国家做事忙碌也是为了自家的荣华富贵,若是这些都没了,那还有什么意义?

    “其实北直隶的各处庄园积储,可以当做个打底的,不到最后关头不必动用,还有一个法子,要得罪人,只不过没有动直隶田庄那么麻烦?”赵进又是说道。

    太监崔文升愣了愣,眼睛微微眯起,却是开口说道:“愿闻其详。”

    在这一刻,崔太监真正把面前这个比他小二十几岁甚至更多的年轻人,平等对待。

    “崔公公既然是总督漕运,自然知道这条河上的陋规常例,知道运一石粮食去京城,要足足花费四石粮食,这些粮食去那里了?除了被漕丁运兵克扣吞没的,大头还不是在各处的官仓内存着,随时大宗发卖,清江浦那几个大仓什么样子,崔公公不必我多说吧”

    赵进缓缓讲述,崔文升不住点头,漕粮运输,就是粮食从四面八方运到运河上的各处节点,然后又在这各处节点出发北上,然后存储在沿途的各个节点市镇调拨中转,这么多少年下来,每一处节点上都有大量的粮食积储在仓内。

    这些粮仓内按说都该是漕粮,可现在更多的都是借漕粮名义克扣下来的私粮,是方方面面的好处,不断的变卖流转,不断的分到各方手中,这是个每年每月每日都在进行的过程。

    在这样的过程下,只要没有突发的天灾**,运河沿线各处节点市镇粮仓内,始终有大量的粮食积储。

    崔太监尽管总督漕运才一年不到,可这个关节却清楚的很,大明运河相关的上上下下,已经这样捞了几百年的好处,没什么秘密可言了。

    “清江浦那边断掉,即便开河启运,那边的粮食也来不及运到京师,可济宁那边呢?临清那边呢?天津那边呢?魏公公找人查查,不知道能有多少粮食能腾挪出来,到那时,莫说今年冬天京师所需,只怕明年一年的都够用了。”赵进侃侃而谈。

    这番话让崔文升陷入了沉思之中,在那里沉思片刻,缓缓开口问道:“这般做,也要得罪很多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