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去,一切都会变的好起来。

    冷锋虽然因为“受伤”的缘故,基本上不在公众场合露面,但是他的意志和制定的政策却被不折不扣的推行了下去。

    老百姓都知道豫北自从来了“冷阎王”之后,没有地图恶霸欺负他们了,也没有土匪骚扰他们了,日子虽然过的清苦些,但是有奔头了。

    冷锋在豫北一鲁西的声望渐渐的高了起来。

    新一军暂时不需要补充兵员,因为,新一军的兵力足够多了,加上还有接受新一军领导的四个警备旅和一个补充旅,后背兵力充足。

    但是豫北一鲁西民众参军的热情不断的高涨,冷锋也不能强硬的阻挡百姓“保家卫国”的热情。

    面对巨大的财政压力之下,冷锋还是同意增设一个补充旅,另外有专设了一个教导团。夜叉营一分为二,一部分改编为夜叉特种作战大队,一部分进入教导团,夜叉特别行动队并入夜叉特种作战大队。

    这样一来,新一军的在编制上又增加了七八千人。

    新一军在兵力上完全过了一个集团军的规模,如果把冷锋能够指挥的部队算上,他麾下的部队,少也有十五万之多。

    当然,还不算辖区内的其他一些抗日武装力量(豫北只有新一军和警备旅),鲁西境内还有其他部队。

    时间进入十月中旬,长江上游枯水期到来,但是此刻的武汉方面还幻想着能够守住武汉,虽然重大设备和物资不断的转运重庆,但似乎没有一点儿的紧迫感。

    冷锋也在考虑这个问题,从现在的战局看,日军想要快的占领武汉,似乎并不可能,但从日军进攻的态势看,他们的决心并没有动摇。

    坂垣和东条这两个战争疯子都是意志坚定之辈,轻易的不会改变自己制定的战略的,张鼓峰那边的冲突已经平息,也让日军大本营松了一口气,苏俄看起来并不愿意现在跟日·本开战。

    他们的战略重心在欧洲,这一次冲突虽然日·本方面失利了,可也试出了苏俄内心真实的想法,这样一来日·本就可以放心的专注中国战场了。

    占领武汉,使“蒋政权”屈服自我,还有更为具体的政治,经济意义,武汉是抗战的中枢,把“国民政府”驱逐,使其彻底的沦为一个“地方政权”,即使不屈服,也会丧失两湖地区这个重要的粮食产地和经济中心,这会给蒋政权的经济自给带来巨大的困难,并且还会削弱现在唯一的武器输入通道,粤汉铁路的经济和军事价值。

    一旦“蒋政权”撑不下去了,也许只有屈从大日·本帝国这一条可以走了。

    因为在世界范围内,除了苏俄对华援助,其他西方国家都明哲保身,最多也就是呐喊几句,实质性的援助基本很少。

    这样的机会对日·本来是千载难逢的。

    冷锋对士兵待遇要求是很高的,比国j绝大多数部队都要高,比一些穷苦的地方军甚至高出好几倍。

    这么高的投入,短时间还能撑的住,长时间了就难了,必须有一个稳定的经济来源,虽然有豫北一鲁西这一块地盘儿,但现在还不足以支撑冷锋现在庞大的开支,至少现在还做不到收支平衡。

    经过冷锋努力的做加减法,压缩不必要的开支,也只能百分之六十左右的,剩下的百分之四十只能是吃老本,当然,偶尔打了胜仗,从老蒋那里也能要一点儿。

    “卫权,副官处下一个通知,我也在新乡大饭店请客。”

    “军座要请客,什么名义?”郭卫权在豫北锻炼了一把,但没有立刻下部队挂职,毕竟还没有找到一个适合替代他的人。

    当然,人选当中有几个,冷锋都还没有决定用哪一个,还在考察当中。

    但是郭卫权下部队这件事肯定是定下来了,而且肯定不低,至少也得是一个团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